每天一早,侯晓文出现在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接待大厅18号窗口时,就有络绎不绝的办证人员和来访者等着他的解答和帮助。这是一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绿色通道。2014年初,出入境管理局集中推出升级网上预约办证、当场取证等便民措施后,各方好评如潮。侯晓文也更忙了。
2014年春节前夕,青浦公安分局出入境办公室接待了一位急赴境外奔丧的申请人。当事人心急火燎的悲痛心情让民警也为之动情,情急之下打电话给侯晓文,询问加急办证究竟可以快到何种程度。侯晓文想,分局不具备这一加急权限,即使按最快程序流转,也要到第二天。当然也可以让申请人赶到接待大厅来,但路途遥远,申请人心情也不好,有些于心不忍。他灵机一动,想起办证系统中的电子建档,就让民警立即把申请材料通过系统上传到他这里。几分钟后侯晓文拿到了材料,迅速审核之后,即作为特事特办向领导请示。领导核准后,侯晓文一边通知制证部门制证,一边回复青浦分局,明天一早申请人即可领取证件。如果等不及,亦可当晚赶到出入境管理局领证。接到通知后,申请人非常感动。这一天,有多少外事民警为这件急事倾心投入。国家有国境线,但亲情和感情可以跨越国界阻碍,对境外奔丧这类“私人之事”的特别关注,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国民的人文关怀。正在另一个国度焦急等待的亲人们,一定会对上海外事警察“急中再急”的举措大为感慨。一纸证件,连接的是人类共通的真情和感念。
101岁的岳老太在福利院呆了近十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早年去美国,持有绿卡。92岁高龄那年回来了,就为一个叶落归根的念想。但老人护照已过期,而当年出国时还未办身份证,这就导致了她虽在上海居住却没有合法身份的尴尬境地。老人儿子向“12345”市民热线求助。2014年3月初,求助单到了侯晓文手里,由他的团队为老人落实办证。
老人神志不太清楚。她80多岁的儿子对前去办证的外事民警说,姆妈看上去有点糊涂,前言不搭后语,但只要一清醒过来,第一句就问:“护照,哪能办?”儿子对母亲说:“姆妈,侬勿要急啊!民警上门来帮侬办证了。”老太听明白了,点点头。民警附在老人耳边说:“老太太,我今朝专门为这桩事体来的,一定会帮侬办好的。”老人一把拉住了民警的手。侯晓文和同事仔细审核了老人的身份信息、照片和绿卡、户籍注销证明等申请材料,加速为老人报批。
几天后,民警到福利院为岳老太送上新护照。老人接过护照,眼睛突然亮了一下,她抚摸着护照,嘴里喃喃着:“现在好了,好了。”说着还向民警伸出了大拇指。在场所有人都很感动,老人儿子一再说,我姆妈叶落归根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不久,儿子奉母之命,特地来到出入境管理局向侯晓文和他的团队送上一面锦旗,上书——“为民办事,尽心尽责”。
“阳光窗口、用心服务”是上海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精心打造的品牌。高大魁梧的侯晓文就在这不足一平方米的窗口里,为市民倾心服务着。
十日谈
申城卫士
明日起刊登一组《学诗者说》,责任编辑:祝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