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谈话,胡梦平知道了女孩14岁被欺骗到各地卖身的凄惨遭遇,也知道了她对未来的担忧。经过拘留所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女子离开拘留所的那天,从边门直接被警车送到了松江区救助站,随即登上回乡列车,重回失散9年的父母怀抱。拘留所的管教民警们知道,在拘留所羁押的短短10天至20天时间里,或许很难让一个人彻底改头换面,但他们还是愿意尽力一试,因为:“拉回一个人,就是救了一个家!”
女孩被老乡骗上歧途
为了与被处以刑事拘留的违法人员区别管理,近几年来,上海的一些区县看守所与拘留所开始拆分,建立独立的拘留所羁押违法人员。松江拘留所不仅羁押本区违法人员,还羁押着相邻青浦、金山和松江三区的女性违法人员。拘留所的羁押对象是被处以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的违法人员,羁押时间一般为10至15天,最长不超过20天。通俗来说,拘留所的羁押对象刚刚在违法道路上迈出第一步,因此,及时挽救他们、避免在违法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一点格外重要。
每年进出松江拘留所4000人次的违法人员中,男女各占一半,其中大部分女性是从事不良行业的失足者。在这条违法道路上,每个人的第一步后面,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
23岁的恬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出生在广东农村的她,14岁那年被邻村老乡骗到浙江“打工”。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没有被安排进工厂,却被带到一间小发廊。住在小发廊后面狭小黑暗的隔间里,每天由几个壮实的男人看管着恬恬和其他几个发廊妹,恬恬觉得不对劲,却找不到向家人通风报信的机会。
白吃白喝地养了几天,男人们开始逼恬恬接客。恬恬起初哭闹着不肯,饿了几天肚子后,只好勉强答应,从此泥足深陷。她抽泣着告诉胡警官,除了生理期,几乎每天她都被安排在不同的发廊接客,有时一天要接四五批客人才罢休。算下来,估计已经帮老板赚了几十万元,自己却一分钱也拿不到。外出买瓶洗发水,旁边也有人看着,压根找不到逃跑机会。
而多年失去自由的生活,更让这个女孩完全与社会脱节,谈吐和思维还停留在十几岁的阶段。因此,2012年初,团伙中的一对夫妻以帮助她逃跑的名义把她从浙江带到上海,天真的她以为得救了,谁知却是从一个火坑掉进了另一个火坑里,一直到被警方抓获并送进拘留所。
挽救被骗失足女性
在失足女性中,被周围人哄骗是导致她们走上歧路的重要因素。而拘留所民警要做的就是擦亮她们的双眼,不再受到蒙蔽、半推半就甚至心甘情愿地出卖自己的身体来为他人牟利。
一个调查数字显示,松江拘留所羁押的这些失足女性中,半数已婚,而在这半数已婚妇女中,又有9成有婚外情人,未婚的女性中也有近9成有男友或未婚夫。其中,许多男性不仅知道,而且还会帮妻子或恋人望风、拉皮条。
管教民警张卫红从自己的女性身份出发,调研总结女性在押人员的心理状况,针对她们情感细腻、性格脆弱的特点,用真情感化她们,努力营造人性化的监所管理氛围。
罗某来到拘留所的第一天,在监室里大哭大闹,自称不想活了。张卫红在长时间的交谈后终于了解到,罗某的儿子即将高考,她担心影响孩子的前程,内心十分焦虑,情绪波动很大。张卫红随即安排她拨打亲情电话与孩子交流。听到儿子的声音,罗某终于在亲情的感召下解开了心结。后来,张卫红还为她修剪头发,让罗某深受感动,不仅精神状态稳定很多,还能主动帮助身边人。
用艺术引导她们向善
在松江拘留所走廊上,悬挂着《向日葵》《星空》等画作,不过,作者不是凡·高,而是拘留所羁押人员。习美——用艺术的真善美激发违法人员向善,是松江拘留所从去年起为感化、挽救服刑人员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
因为羁押时间较短,无法像一些监狱那样对服刑人员开展长期的系统教育,松江拘留所选择了一条捷径:数字油画。网购的图样上,按照不同色块注明编号,只要羁押人员能耐着性子一笔笔按图索骥,就能画出八九不离十的油画。习美不仅是画画,更是针对违法人员普遍个性急躁、急于求成的特点,让她们在细致的描摹中磨练耐性和定力。一些违法人员刚进所时心浮气躁,与管教民警谈话时情绪抵触,画了几天油画,与民警讲话的口气也软了不少。还有一些因为缺乏谋生手段而走上违法道路的女性,向民警们打听如何购买原材料、将来能否在网上销售等问题,希望有了一技之长,出去后可自食其力。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