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聪是我女友的外孙,给孩子取名可看出全家人心里都有某种焦虑,一心希望孩子要聪明,因为聪明将来读书就好就轻松就能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就能顺利找到一份工资高的工作当然就能找个好老婆。
聪聪长得虎头虎脑白白胖胖,聪明可爱,全家爱若珍宝。女友老年大学也不上,旅游也不去了,每天抱外孙进行早期教育开发。聪聪很争气,记忆力、理解力都很强,一次我叫他把玩具汽车拿给我,他捧不下两辆,就把大汽车的盖子打开,将小的放进去,这样合二为一捧过来。我对此大加赞赏,根据曾做教师的眼光看,它所表现出来的智力远远高于死记硬背几句有口无心的唐诗,因为他不仅知道大和小的形状,而且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次他爸爸妈妈带他出去,他飞快去拿了汽车钥匙来给爸爸,他爸爸逗他玩:“那个阿婆也会开车”。他就怎么也不肯,他知道家里只有爸爸和阿爷开,别人不能信任。就是这么个聪明的小家伙,却碰上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
那天女友打电话来,沮丧地告诉我“聪聪没有被托儿所录取”。聪聪满2岁,今年7月可进托儿所,没想到,现在小区里办的托儿所也有入学考试。家长在外等,孩子被带进教室,老师拿出一块五颜六色的纸板,叫他辨别颜色。聪聪不认得,因为外婆没有教过他。
女友重受打击,她说:“我怎么知道2岁孩子进托儿所还要考试!”意思是,因为不知道考试范围,自己没有复习到,导致外孙失败。
我想的是,颜色这类一说就懂的常识,一个2岁孩子,知道与不知道有多大的本质差别呢?很多知识是随着生活逐渐增长的,不需要进学校就自然而然学会的。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老妇上街卖鸡蛋,加减乘除说不定比大学教授快多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事,却改变了2岁聪聪的生活。首先,外婆开始改变教学方法了,原来是唱歌念歌谣讲故事,快乐教学,现在为了补考,祖孙俩坐下来一本正经上课,枯燥地教他认各种颜色。他开始感到上课很不开心,这是厌学的开始。其次,小家伙有点沉闷了,他很聪明,从大人的言语表情知道自己身上出了问题,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们有一些微妙的区别了,这种区别将来滋生出一种东西叫自卑。可惜,这些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问题很少有人注意到。前几天女友又来电话,说聪聪补考及格被录取了。接下来她向我打听学区房的事,想在重点小学入学范围内买间小点的房,孩子读书后,她陪他住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