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选拔脱颖而出
人如其名,这位年仅28岁的上海姑娘,有一长串响当当的“航海称号”:全国唯一本硕博连读的女驾驶船员,中国第二位两极科考女驾驶员,第五次北极科考船“雪龙号”唯一的女驾驶员……目前,她是上海海事大学的博士生,并在硕士毕业后已留校工作,曾驾驶学校教学船“育锋”轮往返奔波于中韩之间的航线,通过大量“热身航行”积累了经验,顺利拿到了“二副证”。
此次“雪龙号”科考,需首次穿越俄罗斯北方海航道在北冰洋—大西洋扇区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并首次对北极国家冰岛的正式访问,临行前给了上海海事大学一个驾驶员的名额。白响恩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北冰洋之旅。这也是继上海海事大学教师谢洁瑛之后,第二位踏上“雪龙号”的中国女驾驶员。
一路航程惊心动魄
近90天的“雪龙号”航程中,白响恩身为二副。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修改航线、下达舵令、控制船速、避让船舶、处理突发情况等。在冰区航行,需要及时了解实时冰情、做出预判,选择正确航路,并随时控制航速以及切入浮冰的角度,以免航行受阻或绕航。在冰情较重区域,需要“前进、倒车”几次才能完成破冰,细心和耐心必须时时到位。
白响恩记得,“雪龙号”在东西伯利亚海中艰难前行时,冰海一片沉寂,雾气越来越浓,能见度不足1海里。东西伯利亚海是北冰洋5个边缘海之一,也是俄罗斯北极地区最冷的海,夏季有大量浮冰甚至是长年搁浅的冰山。“雪龙号”穿行其间,不时撞到大块浮冰,发出“嘎吱”的声音。
当天值班期间,白响恩站在驾驶台方向舵前,密切关注电子海图和雷达显示屏,时刻保持谨慎瞭望,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使在先进航海技术的条件下,雾海航行仍要百倍警惕。此外,这片海冰属于‘陆缘冰’,正在消融的海冰形成了许多融池,看着不厚,下面却是连通的,十分坚硬。即使有俄罗斯破冰船在前面开道,我们也要加上十二分的小心。”
女性航海不让须眉
现代航海技术日益提高,航海对于船员的体力要求有所降低,女性良好的抗压能力开始在航海领域闪光。白响恩坦言:“在进行如撇缆、搬运、绑扎等体力劳作时,女性力量不如男性。但如今船舶驾驶拼的不是体力,我觉得女人反而有更多优势,在技术方面,女性表现得更加细腻、应对突发事件更加冷静。我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很多优秀的女驾驶员。”
北极科考结束后,白响恩回到学校继续当教师,国庆节后恢复正常教学工作,并完成航海方向的博士学业。年近三十,正是航海人生的黄金期。白响恩说,“我真的很幸运,生长于航海世家。先生是大学同学,他如今是上海港的一名引航员。我们对航海有着同样的热情,同行之间更能互相支持、相互体谅。原本算今年上半年要小孩的,得知我报名‘雪龙号’科考队,老公主动提出了延期要孩子的计划。”
本报记者 马亚宁 通讯员 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