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时盼节想中秋,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红氍毹上,相思日深,即将为梦中的柳梦梅付出青春和生命的杜丽娘开轩望月,幽幽唱道:“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甚西风吹梦无踪!人去难逢,须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峰,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唱得台下人也“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这是《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里的经典唱段,在昆曲演出本里则称《离魂》——窃以为,这“离魂”二字,的确生动传神,抓住了这段戏的“魂”。
一直在想,汤翁为什么要安排杜丽娘命丧中秋?是不是就因为他知道她会有“月落重生灯再红”的好结局?否则岂非太过残忍?
其实,正因为中秋这日子意义非凡,所以,刻意让剧情在中秋展开的戏很多很多。比如,越剧《盘妻》有一场重点戏“荷亭”,就是梁玉书在中秋之夜和新婚妻子云霞诚恳交心,希望夫妻从此和睦,但他哪里知道云霞的心结恰恰便是中秋:“他只知中秋夫妻要团圆,怎知晓去年中秋你父害死我爹爹!”于是她拂袖而走,撇得梁玉书目瞪口呆,而玉书让下人精心准备的节日美食自然也被主人冷落到无以复加。甚至,剧作家都完全不需要交代桌案上面有些什么。不过,我们依然能猜到应该有月饼、石榴、西瓜等,还有好茶好酒——民谚曰“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什么瓜什么果不具体说,石榴则予以强调,可见其重要。而梁玉书和谢云霞新婚燕尔,这象征多子的石榴,自然更是中秋家宴的主角了。
另有民谣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喜欢,一年四季保平安。”在中国人心目中,没有月饼的中秋自然是不成其为中秋的,所以,不管是苏式还是广式,火腿、莲蓉还是五仁,抑或是如今花样翻新的冰激凌、乳酪或者茶叶月饼,还有最家常也最受欢迎的现烤月饼,中秋前若干时日就热闹隆重地登场,直到八月十六骤然销声匿迹,足见它其实已远不是一种可以果腹的食物,而是中国人的集体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