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鲨,一听这名字比较吓人,不过是一种淡水小鱼,长相有点凶恶而已,个头也小——也许它的十八辈祖宗与鲨是近亲也未可知。
以前我们在石埠码头玩耍或游泳,常可在石缝里摸到虎头鲨的。这东西懒,呆乎乎地趴在那里,参禅一般。抓住了,它也不慌,由你处置。若放了它,才不情不愿地摆动两下尾巴,游走。所以也叫“虎头呆子”。在上海、苏州则称作塘鳢鱼,杭州则叫作土步鱼。
虎头鲨全身呈土灰色,这也是它得名土步鱼的由来。有细碎黑斑,头宽而扁,大嘴,有细小牙齿,鱼鳞极细。握在手里不像其他鱼那样粘乎乎的光滑,比较粗糙,很好抓的。趴在河埠青石间,只需将手伸进苔痕斑驳的水中石缝里,摸索一阵,举起手来,噢,食指被一条壮硕的虎头鲨咬住了,别怕,一点儿不疼。
虎头鲨一身蒜瓣子肉,肥、白、细嫩,味美是不用说的。买上二斤,一斤烧汤,烧一碗雪白的鲜汤;一半红烧,放一把老咸菜,味道美得没法说。冬天了,就冰成鱼冻,多放点辣椒。鱼冻是水乡又一种风味小吃了,琥珀色,成胶状,凉冰冰的,入了口就有一种异样的清爽与鲜美,就着鱼冻吃饭,食欲大增,是必然的。
虎头鲨虽是乡土野鱼,却也见过大场面的。有道姑苏名菜“咸菜豆瓣汤”,菜绿,豆白,汤清,鲜美异常,尤其“豆瓣”雪白细嫩,食者品咂再三,无不击节赞叹。其实这“豆瓣”用的就是虎头鲨的两块腮帮肉——正是鱼儿呼吸时活动最为频繁的部位,最为鲜美活泛之处。
记得从前,像虎头鲨、昂刺鱼,包括翘嘴鲌、草鞋底之类的小鱼,在水乡是让人不屑一顾的,价格也便宜。但现在一律和大鱼大肉一样的价钱,甚至更为昂贵。尤其是暮春时节的虎头鲨,那滋味,啧啧,美着呢,因此家乡有谚语道:三月三,虎头鲨上岸滩。
当然也不奇怪,物以稀为贵,这些野生的河鲜,是越来越少见了。
真想再回到童年的青石码头上,毫不费力地摸上几条虎头鲨,自己动手烧一锅鲜美的姜丝鱼汤,细细品品那真正的野味,只怕是痴人说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