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淘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想买个空气净化器,连续两次下单,都被对方拒绝了。往好里讲是老美注重客户体验,珍视商业信誉,往不好里讲是老美搞地域歧视,严重影响了我的抗霾计划。
具体过程是,我在美国一家专卖抗过敏产品的网店订购了一台空气净化器,过了几天对方发来封E-mail告知他们不能卖给我这个东西。因为他们推断这个东西将会被运到中国使用,而这台电器电压是120伏的,在中国使用不安全,不靠谱,还担心长途运输会导致产品损坏。没心情和他们理论,转而到这个品牌的美国官网订购同样的产品。结果还是不卖,告知的道理基本同前,还补充说保修不能保证啊,保养换滤芯会不方便啊等等。我的感觉是,他们很怕我把东西退回去。
在这方面,我觉得美国商家的心理素质比中国商家差很多。我曾经网购过一个防潮箱,人家二话不说就发货了。结果柜子整个颠散架了。一申诉,商家抓住我没有当场开箱验货的“把柄”,拒绝赔款或换货。也曾在某专柜买过一双皮鞋,才穿了三天就鞋帮脱胶。拿去退货,店员拿出所谓的三包规定,“精确描述”这样的情况只能修,不能退,甚至还不能换。
仔细想了想这两家店和美国两个商家的区别,这两家店是老算计着怎样摆脱自己的责任,赚进顾客的钱,而美国商店老是担心服务不到位,顾客不高兴。
所以很多人讲美国是消费者的天堂,我个人感觉主要体现在全无心理负担的消费体验。只管高高兴兴地买,不怕有人故意坑你,不怕买多了买错了。退货的过程没有半点啰嗦,甚至谈笑风生,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样的消费环境,是大大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活跃商业的。
话说这几年国内由电商主导的消费者权益保障行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的感觉,商家对消费者依然持一种防备和斗争的心态,远没有店小二嘴上喊的“亲”那样友爱。而这一点,可能是国内商业文明还需要发展的方向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