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历马年的到来,许多家庭都筹备着今年能够“马上有娃”,加上“单独二胎”政策的逐步落实,预计一轮新的生育高峰即将来临。孩子的属相固然重要,准父母们更要注意采取科学的备孕和喂养方式,让“马宝宝”不输在起跑线上。
生命早期(受孕开始计算,直至新生儿出生后的头两年)的营养状况可直接影响其之后的健康直至成年,这一时期良好的营养,可以保障和促进儿童体格和脑发育,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对感染的免疫力。
母乳喂养是为婴儿提供健康成长所需营养的理想方式。《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在儿童与健康领域实现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但卫计委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0-6月龄儿童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城市15.8%,农村30.3%,远低于《纲要》喂养率目标。
科学研究表明,过早食用含牛奶蛋白配方奶粉的婴儿过敏的发病率是母乳喂养的两倍,慢性病发病率是母乳喂养的几倍到十几倍。婴儿期摄入高脂肪高能量的奶粉、辅食还将增加脂肪细胞的数量,进而提高肥胖的发生率。有条件的妈妈要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方式,如果因母乳不足等问题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要选择适合婴幼儿的配方奶粉,保证孩子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此外,6-24月龄是宝宝从母乳喂养到成人饮食的过渡阶段,若辅食的质量和数量不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挑食等问题。随着孩子消化吸收功能逐渐完善、营养需要逐渐增加,科学合理地添加辅食能使孩子适应各类食物,逐步过渡到年长儿成人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