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年的开学典礼上,新虹桥小学的学生们从校长手中得到一只透明闪亮的许愿瓶和一瓶泡泡水。孩子们将自己的梦想写在一张漂亮的小纸条上,将纸条装入许愿瓶,然后吹起泡泡。不一会儿,操场就成了一片泡泡的海洋。孩子们置身于他们一手制造的“梦想天堂”,笑声不绝。新虹桥小学的校长胡静波喜欢看到学生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她觉得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获得启蒙后的幸福感。幸福感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遗传基因”、“周围环境”和“能够帮助获得幸福的行动”。除了“遗传基因”不可改变外,后两者都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课程的改善和家校的合作来达成。
创意铃声 开启幸福
在上午第一、第三和下午第一节课后,新虹桥小学的走廊里会响起这样的配乐铃声:“下课了,休息了,弟弟妹妹喝水了,哥哥姐姐喝水啦,老师同学喝水喽!”这是学校以“快乐的童年,创意的生活”为主题,倡导师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同创造而出的铃声。学校在实际试行后,又广泛听取了老师和学生的反馈,决定将创意铃声增加为三版:普通话版、上海话版和英语版。
像这样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小项目”在学校里还有不少。创造幸福感觉,先从身边小事着手。
多样课程 丰富生活
新虹桥小学的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创造“铃声”外,还不断完善、开发和引进各类拓展型课程,如:《手工制作》《绘本故事》《书法习作》《安全童行》《理财小高手》《我们的城市》《创意编程》等。体育教研组为了开发《游戏课程》,购买了废旧轮胎,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
同时,学校创设了“雷锋奖章评选”“十岁生日垒气球塔”“体育节、科技节奖牌大比拼”“母亲节护蛋体验”“集体养蚕撰写观察日记”“绿色出行探访钱学森图书馆”“书送未来公益行动”等多种校园文化探究活动。
多样化的课程和丰富的校园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还让学生有机会显露个性,使老师更容易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性,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悦纳自己。
家校合作 感受关怀
教育贵在温暖人心。除了充满创意“小贴士”的校园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课程外,老师、家长的关怀也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一大因素。
胡静波是一个会讲故事的校长,她和老师们一起将一个个正能量的小故事在校园传递。新学期,她给学生们讲《小蜗牛》,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迈小步,不停步,每天进步一点点,努力做幸福的自己。母亲节,她又给学生们讲《骆驼妈妈的爱》,让学生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爱,学生们在听了这个故事后亲手制作了卡片和康乃馨,放到母亲的枕边,让母亲感动得湿润了双眼。
学校老师还会根据学生自身性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有位学生学习努力,但进步缓慢。老师为他改变评分标准,别人扣4分,他扣1分,慢慢帮他建立信心,成绩逐渐赶上他人。有位同学手脚不协调,跳绳是难关,在体育老师、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关怀下,他已经能在1分钟内跳120下短绳,进步显著。
学校还特地组织了“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到学校,亲自感受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孩子们一起踢足球,垒“气球塔”,听孩子们读家信、述成长等。通过类似活动,增进家长与学校间的了解与沟通,促进家校合作,更周全、更妥帖、更有效地让孩子感受到关怀。
教育应该走进生态,回归本真,切实为学生的幸福奠基。新虹桥小学从营造幸福校园文化入手,致力于构筑幸福课堂,和谐师生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让孩子保持孩子该有的模样,让他们在差异中进步,在幸福中成长。
新民晚报教育工作室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