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1日,许鸿蕨开始在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工作,转眼30年,那时才二十岁的小姑娘,如今已经成为区就促中心副主任,也是行业中的“老法师”。
职业介绍是一门学问。多年来,许鸿蕨在尽心尽力做好这项工作的同时,发现其中还需要做更多“分外事”。几年前,她相继接触到几名求职者,横在他们面前的障碍并非学历和能力的缺失,而是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有一个来替儿子寻求工作的父亲,交谈中,他吐露儿子一有不顺心就会砸东西,使家中不得安宁,自学过心理学的许鸿蕨判断其子已患有狂躁症,并建议尽早带儿子入院治疗。听闻这些,这名几乎被家庭压力压垮的父亲在她面前失声痛哭。
“对于服务对象,要有正确的定位,如果只顾着一次次介绍,但介绍十次,十次都不成功,就会给人带来一次次心理损伤,更会加重对方的病情。”但社会上仍缺少相关的咨询平台,这让许鸿蕨决定要揽下这件“分外事”。2008年,“启航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每周二、四接受预约,并请区妇联的心理疏导志愿者坐堂。如今,工作室已分布在普陀区各街镇,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航向。
对于每一个服务对象,许鸿蕨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
多年来,沈蕾(化名)一直是许鸿蕨的一块心病。沈蕾是一个有才能的姑娘,她通过自学考出了本科学历和大学英语六级证书,但由于性格内向,沈蕾在求职场上率试屡败。但许鸿蕨和职介所的同事们还是尽力为她寻找适合的岗位。有一家单位被许鸿蕨的诚意所打动,愿意招收沈蕾为文员。但面试后,对方提出身高还不到1.5米的沈蕾要穿高跟鞋上班。可沈蕾从没穿过高跟鞋,加上性格固执,她坚决不愿尝试。经过苦苦劝导,沈蕾勉强答应去订做一双。来到鞋店,许鸿蕨认真为沈蕾挑式样、选尺码,无微不至的态度使做鞋的师傅误以为这是一对母女,很受感动,当场答应只收取工本费。
至今,许鸿蕨已经帮助过数不清的人解决就业难题,更为不少公司化解就业矛盾。
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