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记奉贤区弘文学校校长何菊芳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校园每一处都洋溢人文气息
——记奉贤区弘文学校校长何菊芳
陆梓华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孙中钦 实习生 林德瑛
  从一片空白的新校园,成长为一座周边居民中有口皆碑的好学校,需要多少时间?奉贤区弘文学校给出的答案是:9年,甚至还要更短一些。

  2005年9月,作为一所为配合南桥镇房产开发而建的公建配套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弘文学校迎来首批学生。3年半后,弘文学校即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连续荣膺两届。如今,弘文学校办学综合质量位于奉贤区域教育前列,虽然教职员工平均年龄仅有36岁,但这支年轻的队伍已经向区内兄弟学校输送9名中层干部,4人入选上海市“双名工程”(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弘文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优质教育资源蓄水池。跟着校长何菊芳的脚步,记者走进充满人文气息的弘文校园。

  建校园景观 造人文氛围

  深秋的季节,每个走进弘文学校的人都会心头一暖。以橘黄色和灰色为主色调的教学楼明亮温暖,金色的银杏树下,孩子们奔跑欢笑,橘黄与灰色相间的校服和校园环境相得益彰。

  “新办学校平地起高楼,虽然在校舍和设施设备等‘物’的层面有诸多所谓新的、所谓‘现代化’的优势,但文化建设却没有任何积淀,一片空白。”何菊芳2005年建校之初便调任至弘文学校担任副校长,对于办学之初的困境,她至今记忆犹新。学校周围已经有了几所办学质量不错的学校,面对一所新学校,家长们“观望”气氛浓厚,如何尽快树立学校品牌,吸引生源,成为摆在弘文人面前的课题。

  能否将企业的CIS企业形象战略识别系统引入学校建设之中?学校领导班子用管理学的理论,开始了对新学校的“造型”工程,从办学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系统等要素进行统筹设计和整体策划,提炼学校的文化符号。根据7至15岁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大气沉静、内涵丰富的灰色和时尚现代、朝气蓬勃的橘黄色成了学校标准主色调。 

  办学之初,弘文学校就定下了“弘毅·人文”的校训,但是,怎样让短短四个字的校训,浸润学生的心田?精心设计的“弘文十景”出现在校园里。镌刻着校训的磐石迎接着每一个学生,走廊上,朗朗上口的“礼仪童谣墙”吸引着孩子们驻足朗诵,下沉式广场定期更换学校国画社的作品。同学们最爱在紫藤花架下迎着晨光静读,在竹林小径弹拨琴弦;何菊芳最爱的,则是教学楼中庭的“翔”雕塑。9册书卷展开、叠起,如同鸟儿展翅,四棵银杏树围绕四周组成“杏坛”。何菊芳介绍,之所以设计这样一个场景,因为杏坛是相传孔子弦歌讲学、弟子读书的地方,是一个充满书卷气、有学问、文化的场所,希冀弘文学子能传承华夏传统之精髓,“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每年,少先队离队仪式都会在杏坛前举行,伴随着孩子们告别稚嫩,迎接成长。

  在何菊芳眼中,校园景观不仅仅是景观,更应该成为“隐性课程”,让充满人文意味的校园,处处洋溢着学生成长的气息。

  每月评“最美” 让每个人闪光

  在弘文学校,每个月,都有一批平凡的名字熠熠闪光。在每月“最美弘文人”的评选中,教师、学生、校工,每个人都有机会亮相。何菊芳说,这是为了倡导师师之间、师生之间默契的合作、真情的关爱及和谐的共生,对每个平凡的个体予以同样的尊重。每年的“闪耀年度、感动弘文”的评比则是年度盛事,鼓励师生在平凡的岁月里寻找源自身边的感动和骄傲,并共同来表达、传递和共享。搜集素材、制作宣传短片、全校海选……评选的本身,对师生都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孩子们心中的“最美”,往往令人为他们的纯真视角感动。“凌晨5时,是谁最早踏进了弘文美丽的校园?停电那天的凌晨2点,是谁早早来到了校园,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2012年,24名食堂阿姨和大师傅们被师生从厨房请上了弘文的金奖领奖台。得到银奖的9年级女孩朱圆圆成绩优秀,但是,赢得人气的关键是因为“学霸”并不“独”,乐于和同学讨论问题,分享学习经验。

  2013年,青年教师杨婧带毕业班英语,可在冲刺备考的最紧要关头,她的父亲身患重病。家里家外两头忙,她却仍旧每天神采飞扬,用微笑感染每一个人,课外,她则坚持投身公益事业,资助云南贫困学生,参加公益话剧演出……永远阳光灿烂的杨老师,成了同学们一致推选的“最美人物”。杨婧则说,这种感动是相互的——杨老师父亲重病住院的消息传来,班上的皮大王们忽然间懂事了,悄悄告诉她自己一定会努力,不让老师多操心。在随后的中考中,这几个孩子的成绩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宽弘、乐群、自强乐学、崇文乐思”,“三乐”是弘文对每个学生提出的要求,学校设立了以“三乐”综合奖和单项奖为主体的优秀、进步和特长学生奖励制度,并用隆重的颁奖典礼,开启每个新学期新篇章。

  老师多做题 助学生减负

  一曲《最美的未来》,映衬着一张张年轻的笑脸,拉开了弘文学校介绍短片的序幕。拍摄者则是一名弘文的青年教师。“年轻”,成为弘文教师团队最显著的特征——平均年龄36岁,超过半数为35周岁以下年轻教师,“80后”已经挑起管理大梁。

  年轻老师知识结构新,但是缺乏经验,如何帮助他们迅速成长成了何菊芳必须面临的挑战。作为上海市名校长基地的学员,何菊芳在上海市特级校长、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引导下,制定了改进教学策略、建立“三业堂”教师发展工作平台的计划。

  与学生的“三乐”对应,教师“三业”寓意着“专业创新、敬业爱生、乐业育人”。杨婧2008年踏上工作岗位,从第一次上公开课的紧张,到如今的“公开课”专业户,杨婧感激学校一次次将她“逼”上台前以及老教师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为了想一个课堂效率的妙招,深夜12时,她和带教师傅还在电话中反复探讨。学校地处郊区,何菊芳就一次次将市教研员、特级教师等专家请入校园,一个细节一个细节优化课堂结构。“年轻团队必须打团队仗!”何菊芳深有感触地说。

  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给了何菊芳很大启发。2007年,“导学案”课堂教学设计在全校正式启动了,首先在六、七年级语数英学科上进行小步子试点,随后在三至八年级语数英学科面上铺开。老师们主动“增负”——每门学科、每个教研组几乎都买齐了市面上能见到的教辅材料,进行筛选和优化,形成学生的“工作单”和“学习单”,引导学生先自学知识要点,再根据学生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有把老师讲,变成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思考,学生才能收获更多。”带着这样的理念,如今,一场新的作业设计行动又在弘文的校园开始了。 本报记者 陆梓华

  【同题问答】

  Q:您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是哪里? 

  A:是教学楼中庭的“翔”雕塑。《翔》寓意“今朝弘文学子展翅,要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这是我们弘文特有的文化场景。一阶杏坛、满苑桃李。她道出了我们对弘文2000多名“三乐”学子的殷殷期望。希望同学们在未来,无论顺境逆境,无论身处功成名就的世界之巅,还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之中,都要记住弘文的杏坛、弘文的“翔”,她将永远激励大家做有文化、爱生活、有远大志向的、人格高尚的勇往直前的成功的人。

  Q:影响您人生的一件作品是什么?

  A:影响我的人生的一件作品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传递着温暖的人生情怀:平凡是人生的基本状态,却因为有梦想,而使生命变得不凡。作为教师,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却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我们的职业可以帮助学生成长、飞翔,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Q:如果请您用一种颜色代表自己,你会选择哪种?为什么?

  A:我喜欢紫色,紫色寓意高贵、优雅、胆识与勇气,表明始终在孜孜以求地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心灵的归属。

  Q:请您设计一款代表学校的吉祥物。

  A:如果要我设计一款代表学校的吉祥物(动植物、卡通等),我就选荷花。弘文学校着力打造的校本特色课程“弘艺国画社”就是传授以“荷花“为主线的传统国画笔墨技艺。荷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弘文学校是一所新办学校,我们始终努力追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境界,既低调谦逊又勇于创新。

  校长名片

  何菊芳

  出生于1966年

  曾任教于奉贤区钱桥学校

  2005年7月

  调入弘文学校并任职副校长

  2009年5月至今

  担任弘文学校校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上海新城区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3版:汽车周刊
   第A3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A3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7版:专版
   第A38版:广告
   第A39版:广告
   第A40版:申城社区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热点解读/新民教育
   第B03版:热点解读/新民教育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早教沙龙/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广告
让校园每一处都洋溢人文气息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B01让校园每一处都洋溢人文气息 2014-11-12 2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