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来,余国强多次提交书面意见,要求设置醒目反光标识保障通行安全。上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代表书面意见,马路隔离栏反光标识设置成为格外引人瞩目的督办件。城市交通安全离不开精细化管理,在城市道路安全设施的宏大规划中,一个小小的反光标识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哪些新要求?
隔离栏缺少醒目标志
“过去20天,我看见4起交通事故。一辆出租车从西向东行驶,到了吴中路500号门前,突然向左打弯,一下子就出事了!”一个保安这么说。
“这里的隔离栏修过多少次?没数过,反正不少。”一位路政养护工这么说。
2010年3月27日下午,在吴中路500号门前,余国强向”知情人”现场调查交通状况,所有回答都印证了一个事实:这里交通事故频率的确是“接二连三”。过去半年,余国强每天上下班由此经过,亲眼目睹的事故就有8起之多。车祸大多发生在晚上,罪魁祸首是——路口隔离栏缺少醒目标志。
目睹事故发生,余国强多次现场建议交通管理部门改进隔离栏提示标识。2010年是“世博年”,他再次为此提交书面意见,并询问原市建交委负责人。
2010年4月初,吴中路500号路口隔离栏终于安装了太阳能反光标识,为夜间安全行车提供了技术保障。余国强晚间再到吴中路500号现场调查,从西向东行驶,远远就能看到反光标识。“吴中路500号交通安全设施的布局,反映出行政职能部门对待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的态度,行政职能部门积极整改,值得肯定。”余国强说,职能部门不妨梳理一下,全市还有多少个“准吴中路500号”需要加强交通安全保障。
“依法不作为”要不得
马路隔离栏的反光标识有没有,设置得科学不科学,事关开车人的安全和他们家庭的福祉。“在吴中路500号之后,我连续提出书面意见,请职能部门梳理排摸全市的马路隔离栏反光标识设置情况。”在上周的代表书面意见督办会上,本届连任市人大代表的余国强向在座的市交通委负责人、市公安局负责人用PPT展示了他的最新调查——全市各个路段马路隔离栏被撞事故现场照片。
来自市交通委的信息显示,几年来市公安局和原市建交委先后在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等中心城区道路部分中央隔离护栏端头增设了红白防撞柱、反光警示柱、自发光警示柱子等反光标识。
“目前由于国家还没有在中央隔离栏端头设置反光标识的规定,有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也没有反光标识设置的具体要求;所以,本市各区在推进中央隔离栏增设反光标识的工作,还不平衡。”市交通委副主任戴晓坚说。
依法不作为,要不得——国家大法没有规定,道路设计规范没有具体要求,但这并不妨碍上海可以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先行先试”。“小小的反光标识,涉及到全市交通安全,希望职能部门拿出一个‘时间表’,希望隔离栏反光标识也能成为上海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的‘闪光点’,成为全国的榜样。”市人大代表、上海政法学院副院长胡继灵说。
“代表连续关注反光标识,其实也涉及行政效率。”市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于广辉说, “交通委”作为本市今年新设立的职能部门,设立初衷就是为了提高行政部门对城市交通的管理效率;希望新的组织架构能为交通管理带来新气象,给代表书面意见一个“实质性的反馈”。
交通委牵头做好兜底
面对督办会上的代表意见,戴晓坚表示:今年,市交通委将结合本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高度重视代表书面意见,“主动牵头,重视协同,做好兜底”。
“市交通委已积极协调闵行区在莘松路、七莘路等11条主要道路开展中央隔离护栏端头增设发光标识的试点,并做了优化调整,针对车辆转弯容易撞坏反光标识的问题,将路口端头的反光标识向内移了10米左右,既保护了反光标识设施,又降低了交通事故。”戴晓坚说。接下来,市交通委将会同市公安局,组织专家论证评估试点路段的反光标识使用效果,并征询市民意见,优化设施方案。
目前,本市道路中央隔离设施形式多样,市交通委还将对中央隔离设施的技术标准开展研究,将反光标识作为道路中央隔离设施内容之一纳入道路附属设施技术管理范畴。
到今年年底,余国强的书面意见究竟能办理到哪一步?“年底,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员将赴市交通委,听听反光标识设置进展如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在督办会向戴晓坚发出“预约”。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