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是肝胆相照的信义之交,休戚与共的患难之交,堪称国与国友好相处的典范。巴基斯坦人民将中巴友谊比喻为‘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中国人民则亲切地称巴基斯坦人民为‘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
(此处拍案声响起,此起彼伏。)
中巴是“铁哥们”,“巴铁”的炼成绝非一日之功。在巴基斯坦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紧要关头,在巴基斯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巴基斯坦维护地区安全的重要时刻,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不渝地同巴基斯坦站在一起。如今,当巴基斯坦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又一次站了出来。
历史和现实让巴基斯坦懂得,中国才是患难与共的朋友。所以,无论是巴基斯坦执政党还是反对党,对华友好始终是不变的主题。
“这次访问期间,我同侯赛因总统、谢里夫总理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天候就是风雨无阻、永远同行的意思。这一定位是中巴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的鲜明写照,可谓实至名归。”
(此处掌声、拍案声交织,持续10秒左右。)
中巴一直保持着特殊友好关系,这次双边关系的提升就是“特殊性”的佐证,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第一个“全天候”双边关系。
北京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唐孟生解读:“‘全天候’意味着把中巴关系上升到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中的一个更高层次。”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紧密携手合作,发挥两国传统友好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谋发展,不断充实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促进地区稳定和繁荣,为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发挥示范作用。”
(谢里夫总理带头拍案。)
2014年,习主席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与周边国家的外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全天候”朋友,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当然要从巴基斯坦开始。中巴命运共同体不仅要有好的开端,更要成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发挥走廊建设对两国务实合作的引领作用,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合作布局。”
(全场再度响起拍案声,坐在最边上的人由于面前没桌子,挥舞手臂表示赞同。)
巴基斯坦需要吸引外国投资改善基础设施,中国向西开放需要寻找新出海口,双方合作意愿很强。特别是巴基斯坦十几年来更多精力用在反恐上,国内发展相对迟滞,新一届政府希望中巴经济走廊带动全面经济发展。
“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巴关系,将巴基斯坦置于中国外交优先位置。”
(两次响起拍案声。)
习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数次提到将中巴关系置于外交优先方向,向巴基斯坦传递了明确信息。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政策是连续的,不会也不可能是一时之举,因为有战略高度和考量。 魏建华 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