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品质挖掘潜能
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学校在原有“清廉自律”的清荷文化基础上,又从清荷的生长过程中提取清荷的优秀品质,即挖掘出潜滋暗长的荷种、不蔓不枝的荷茎、接天莲碧的荷叶、清雅脱俗的荷香等自然特质,并分别赋予其勤奋坚实、自信进取、宽容团结、求真求实等精神品质,对清荷文化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清荷的这些品质和学校“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八字校训相互呼应,为学校培育新时代财经商贸类人才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学校以清荷文化为主线,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专业领域的延伸,赋予了清荷新的内涵。此外,学校以清荷文化引领,改变原有课程教学体系,增设富有清荷特色的第二课堂选修课程,实现一二课堂的有效贯通,创新集文化素养、职业技能提升于一体的心智体能素养培养模式,培育具备清荷特质的、拥有积极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着眼学生终身发展
商会校对第一课堂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削枝强干,每周用26课时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学习课程,并要求教师形成动态的、开放的课程形式和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本的课程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专业教学。其次,在第一课堂之余,学校大力开发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前提的第二课堂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定位,自主选修二课堂课程。
学校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由微课、网络课程、面授课程、体育俱乐部、劳育课程五大类组成,其中面授课程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和通用通识模块。前者是基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拓展课,如沙盘、会计手工、物流单证等,后者是提升综合职业素养的文化素质课,如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国学)、服饰礼仪与文化、交往礼仪、法律与生活等。与传统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是引导者而非灌输者;二是打破了学校班级、年级、专业的限制,学生基于兴趣爱好的“走班制”自主聚合在一起共同学习,课堂氛围活跃;三是教学方式多是以讲座、体验、交流、实践、动手、活动为主的“翻转课堂”,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自主学习特色课程
“猪为什么会飞——小米的营销模式”、“巧用PS”、“发票110”、“今天,你海淘了吗?”“探秘造梦”、“宋徽宗考题拾趣”……这些7至10分钟的微课从课题开始就吸引了学生,它们贴近学生的知识需求、贴近当下经济社会前沿、贴近学生对人文积淀的渴望。
伴随着上海市特色示范校的推进,微课作为学校建设的特色应运而生。学校紧跟时代步伐掀起了一场引爆师生自主学习的风暴。从2014年下半年最初提出至今不过短短半年,该校具有财经通识、信息科技、趣味外语、美育体育、心智礼仪、文史常识特征的以商科类为主体的微课群已建成并上线网络课程61门和12门,计划在2015年完成微课100门的建设。经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的试运转,2014级和2013级学生完成网络课程选修率分别为88.9%和68.4%,14级和13级学生完成微课选修率分别为95.3%和77.0%,甚至有的课程在后台显示播放点击率已上万。从数据上分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自主学习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