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威:挥舞斧头的凶婆婆
李晓愚
  李晓愚

  从古至今,家庭关系中最微妙难处的大概就是婆媳关系了。中国有句古话:“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里头的“熬”是个关键字,道尽了做媳妇的辛酸。旧社会的女人嫁到夫家,要处处小心步步留意时时看人眼色,不敢有丝毫差错。

  唐代诗人王建写过一首关于新媳妇的小诗,很有意思:“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过门儿媳才三天,就要进厨房开始劳动了。“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新媳妇对婆婆的口味拿捏不准,万一她老人家喜欢清淡的粤菜,我却搞了一桌子浓油赤酱的上海菜,那不是自找没趣么?于是她就让小姑子先品尝。小姑子是婆婆的女儿,自然了解母亲的口味偏好。你瞧做媳妇多不容易,不光得“熬”,还得花心思“熬”。

  人“熬”得久了,心态往往要起变化。等自个儿熬到做婆婆的那一天,终于如释重负,接着便要扬扬眉,舒舒气,抖抖威风了。

  在封建社会,做媳妇儿的必须对婆婆惟命是从,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婆婆的强势在“威”这个汉字中就可见一斑。“威”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今天通常理解成威严、权威。但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威,姑也。从女,从戌。”姑,不是姑妈,而是古代女子对婆婆的称呼,而“威”字最初的意思就是指婆婆。“威”由“女”和“戌”这两部分组成。我们从“戌”的甲骨文可以看出,它很像一把硕大的斧头。有了斧头这种兵器就可以制服对方,所以“戌”是一种威力权势的象征。在许慎看来,婆婆就是这个挥舞着斧头的女人,至少在媳妇面前,她拥有绝对的权威。

  也有人对许慎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威”字就是男人拿着斧头对女人施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家暴”。这种解释倒也说得通。但许慎之所以将“威”看成婆婆,跟汉朝时候媳妇的地位有关。他还举了一个汉代法律的例子,说“妇告威姑”,也就是媳妇状告婆婆,不管婆婆是否有罪,都要将媳妇“弃市”,就是在闹市处死并曝尸街头。

  封建社会不平等的婆媳关系必然会催生一些“恶婆婆”,最有名的大概是《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的妈妈,尽管儿子和媳妇儿刘兰芝感情深厚,仍然将他们活活拆散,逼得二人双双自尽。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宋代诗人陆游和表妹唐婉之间:陆妈妈看唐婉这个媳妇不顺眼,硬是逼着儿子把她休了。放下了婚姻,放不下感情,这对昔日恩爱的小夫妻各写了一阕《钗头凤》,一个哀叹“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一个伤感“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新民健康
   第A22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广告
咖啡时光
为孩子“导假”
驶往远方的绿皮火车
威:挥舞斧头的凶婆婆
别具风味的野餐
小暑 (剪纸)
扫一扫
新民晚报夜光杯A27威:挥舞斧头的凶婆婆 2016-07-13 2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