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新出版的《美食译苑》涵盖了八大菜系,从家常菜到各式大餐菜品都被收入并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
翻译团队带头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表示,这次取消了之前不少已有“洋名”的部分菜品的翻译,而代之以新译法,或者采用简单的音译,或者根据食材、烹饪方法进行意译。翻译力争让完全不懂中华文化的外国宾客一眼就能看懂。比如“四喜丸子”,有的餐馆菜单早已将其译为“four glad meat balls(四个高兴的肉团)”,北京市有关方面认为此译很生硬,虽然“颇有喜感”,但是严重不准确,因此主张译作“Braised pork balls in gravy”,意思是“肉汤中炖的猪肉丸”。
“童子鸡”此前被翻译成Chicken without sex(还没有性生活的鸡),不仅不雅,而且语义不确。在民间,童子鸡又被称为“春鸡”,结合英语中用春、夏、秋、冬来形容小动物年龄特征的习惯,他们将“童子鸡”正名为“Spring chicken”。
翻译团队带头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介绍,翻译团队在工作中,尽量遵循体现中国餐饮文化,一些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外国人接受的传统食品,如:包子(Baozi)、馒头(Mantou)、豆腐(Tofu)、馄饨(Wonton)等,采用了汉语拼音命名或音译的翻译原则,有些中文菜肴名称无法体现其做法及主配料的,则在后标注英文注释,如佛跳墙 (Fotiaoqiang,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
(刘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