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很多天了,我还是常常想起全程陪同我们游山西的导游老郑。
出发那天的中午,有人打来电话:“你们是参加旅行团去山西旅游的吗?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郑。请你们带好今晚乘车的卧铺票、身份证、旅游合同以及随身行李,提前一小时到车站。注意我们的车票是闸北区秣陵路的上海火车站,不是虹桥站、不是南站、西站,不要搞错。我会举着旅行社的旗子在候车室门前迎接你们。”虽然觉得这个导游有点噜苏,但我们这个团都是老年游客,多叮嘱几句也好。
晚上进站时,见到一个瘦削的老人举着旅行社的旗子,笑容满面地迎接我们。上车后,他一个铺位、一个铺位地检查人数,询问有没有问题。他看上去很老了,但精神抖擞,行动十分利索。
第二天到太原,有大巴车来接我们。郑导安排我们坐好,走到前面拿起话筒说:“很多游客看我很老了,问我几岁?我今年70岁,确实不年轻了,但是我身体很好,走得动、跑得快、脑子清楚、反应灵敏,一路上服务会很到位的。”说着他举起一张贴有照片的证件说:“这是我的导游证,是合格的导游。我做导游30年了,请大家放心。”
午餐时,他安排好大家就座,就忙着帮服务员端菜、端饭,直到我们四桌人都吃饭了,他才与当地的导游坐到一边吃饭。
大巴向旅游景点驶去,途中,郑导又拿起话筒笑着说:“刚才有人对我说,你退休了在家休息多好,何必出来辛辛苦苦做导游!我告诉大家:一是我自己欢喜做导游,出来和大家一起看看名胜古迹、谈谈说说,真的很开心;二是我房贷还呒末还清,出来做做,也好贴补家用。”
大家觉得郑导讲的是老实话,有的鼓掌、有的笑,车厢里气氛活跃起来。有人高声说:“郑导,你有孩子吗?叫他们还房贷好了!”
郑导摇摇手,说:“不行!不行!我原来住50平方米的福利房,一南一北两间房,儿子结婚,朝南间给儿子做新房,我们老两口搬到朝北间。但是阳台在朝南间,我汏了衣裳拿到阳台上晒,总归要经过朝南间,热天媳妇衣裳穿一点点,走进走出不方便。我狠狠心卖脱老房子,买了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从此晒衣裳用不着走小夫妻的房间了。房贷是我自己欠的,要自己还的。”
有人说:“让你的子女贴补点给你,你就不要出来做了。”
郑导说:“女儿说了:‘阿爸,不是我不肯贴侬钞票,贴拨侬,侪到弟弟那里去了。’儿子讲:‘阿爸,你做得动就做做,做做只有对身体好!’子女说得都不错,我做导游还房贷,心里踏实。”
一周旅游途中,郑导变着法子逗大家欢笑,他多才多艺,一会儿唱京剧“四郎探母”、“苏三起解”,一会儿唱沪剧“庵堂相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一会儿唱越剧“十八相送”、“楼台会”,一会儿唱黄梅戏“夫妻观灯”、“打猪草”,还夹杂着唱流行歌曲和上海说唱,边唱边演,一人饰几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忘掉了旅途的疲劳。郑导说:“虽然我已是古稀之年,但我的心还很年轻,你们看我头发墨墨黑。其实本来雪雪白了,我不想做银发导游,所以染黑了,这样显得有精神。”
尽管一路上郑导有说有笑,引人开怀,但我总觉得,他的说笑里透露出几多的人生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