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电零售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尽管电子商务已然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但实体店仍然具有不可取代性,因为线下具有线上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切合消费者习惯、提供不可复制的现场体验、退换货省心等。此外,线下规模化带来的巨大成本优势等,也是目前纯电商无法比拟的。最重要的是,线上线下的消费群体不同,因此,无论对于线上线下的争论再激烈,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讨论的基点:消费者的需求。只要需求存在,实体店存在就是合理的且有竞争力的,这是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力量。美国《华尔街日报》在近日的文章中评论指出,“中国的家电实体店比美国同行行动更快、更有力。”
“实体店不能永远是替人打工的角色。”国美电器总裁王俊洲认为,首先了解你的消费者,才谈得上有效的商业模式变革。按照对品牌、功能、价格、外观四个维度思考顺序的不同,他把中国消费者分为四类:追求时尚型、高性价比的理性型、价格敏感型及冲动型,分别占到20%、23%-24%、17%和随机购买。正因为消费者习惯的不同,电商才不能完全代替实体店。
但是,实体店的改革依然迫在眉睫。最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接连发布了《传统零售商开展网络零售研究报告2012》、《2011年主要零售业上市公司业绩情况介绍》和《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1-2012》三份报告,基本勾勒出了当下中国零售业的基本轮廓。据《2011年主要零售业上市公司业绩情况介绍》的报告显示,在统计的56家上市零售企业中,93%的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较2010年呈现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达到19.13%,超过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的增幅。在净利润方面,87%的零售企业去年的净利润也呈现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达到18.06%。两相对比,表面看来2011年零售上市公司的业绩都还不错。但从已公布半年报的百货上市企业看,今年上半年行业普遍业绩下滑,营收和利润增幅缩小甚至出现负增长。商务部监测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增8%;上半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222亿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分别比去年同期放缓2.4和0.4个百分点。
北京市商务委市场运行处处长刘健表示,上半年虽然节假日密集,但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实体店进店客流下降明显,传统零售业总体表现低迷。面对这一局面,传统零售业如何应对成了接下来必须得思考并有所作为的课题。
或许你会说,既然实体店销售低迷,那就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吧。这似乎已经成为业内的一个共识。因为从国际成熟市场零售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电子商务确实应该是大势所趋。而且相比较欧美日韩等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的电子商务确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据《传统零售商开展网络零售研究报告2012》的调查显示,传统零售商涉网整体上都不太乐观。该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表示,目前,我国大部分零售商只是将网站作为市场营销的补充手段,极少有企业选择对其倾力投入,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观望和谨慎态度。
对此,王俊洲认为,家电零售市场已由高速增长进入到一个平稳增长时期,并且这种经济的环境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尽管不排除下半年会比上半年好一点,也不排除阶段性的涨跌,但家电零售业的模式应该按照这种持续环境来设计,包括准备店面、运行成本等,不能再按照以前的经济高增长期来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型。
这种持续的商业模型就是不同渠道的融合与优势互补,实现“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把网购和实体店购物两方面的体验完美地融合起来。而目前数字化技术在各种零售业态的渗透和促进融合趋势也成为了其实现的前提。另一方面,从品类延展上来看,电子商务能够反哺实体店,而实体店线下的采购能够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这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同时,为了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需要多渠道发展:包括现在将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网络相结合,以及多渠道零售的思路,即信息技术革命将不断带来渠道的更新,它们不一定取代原有商业模式,但一定会掀起行业的新一轮调整风暴。届时,品牌将是“多条腿走路”。但是这也要取决于企业有没有勇气去接受改变和创新。
“未来的家电零售业一定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能力,线上线下一定会有各自的优势,这种双线都强大的模式谁能做到,谁就是最有价值的优秀企业。”王俊洲表示。 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