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一种使人倾心的通讯工具;而手雷,是一种令人恐怖的杀人武器。手机和手雷虽然都姓“手”,但两者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影片《手机》中,却有一句颇有意味的台词:如果用错场合,手机就可能变成“手雷”。
那么,怎样才算手机用错场合?比如,在驾车途中。
据说,现在有一种时髦的流行病——手机依赖症。大凡患上此症者,手机就成了大观园里怡红公子脖子上的“通灵宝玉”,是须臾不可离身的。于是,左手方向盘、右手打手机成了马路上的常见风景。
有道是“一心不可二用”。有人在大街上对196名打手机的行人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他们的方向感变差,甚至不能走出一条直线。行路打手机尚且如此,更遑论驾车打手机?
对司机而言,方向盘和手机,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为边开车边打手机,会使司机视野狭窄,降低视觉的感知能力。据美国一项科学研究表明,驾车途中使用手机,可导致司机注意力下降20%,刹车的反应速度滞后19%。据美国相关部门提供2001至2007年的交通事故数据,有1.6万人死于边开车边发短信。司机边开车边发短信时,发生车祸的几率是不发短信时的23倍。我国有关专家也认为,开车时使用手机对安全的危害与酒后驾车相当,甚至更大。为此,今年年初,法国加大对行车期间接听手机的处罚力度,罚款额从35欧元提高至135欧元,扣分也从2分提高至3分。在英国,类似违规者最高可判入狱2年。
有人以为,驾车打手机小事一桩,何苦如此絮叨?其实,有时细节却决定成败。而对开车者来说,这个细节事关生命——不仅涉及自己的生命,也涉及他人的生命。
就在10月28日下午,南京市机场高速与玉兰路交会口,一辆灰色福特福克斯轿车突然失控,冲破匝道护栏,跌入落差近5米的下方路面。车头已经完全变形,幸而气囊全部弹开,司机李先生才保住了一条命。他非常后悔地表示,当时他正在打手机,精力不是百分之百集中,所以才出了事。
目前,我国的家庭汽车拥有量正快速增长,而“汽车文化”却非常落后,其中最为匮乏的是对生命的敬畏。据媒体报道,日前,吉林市交警发现一辆轿车的驾驶员竟是一个乳臭未干的7岁小女孩,而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是她的父亲。这位胆大妄为的父亲居然得意洋洋:“这是我的姑娘,厉害吧!”还有一个女士,因开车时打手机差点撞上一位在横道线上正常行走的老人,她不仅不表示歉意,反而口吐狂言:“撞死一个赔20万,有什么了不起!”对这样漠视他人生命的人,我们的态度是:呸!当然,光“呸”是不够的,必须要以公民社会的名义,给他们以法律的严肃教育或制裁!
听说,眼下驾校报名爆满。那么,劳驾驾校老师在传授驾车技术的同时,务必强化一门必修课——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