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即将发动对叙利亚军事打击的关键时刻,俄罗斯提出以化武换和平的调停建议,并与美国达成协议,使箭在弦上的局势忽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外界普遍认为,这一轮俄美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角力以俄罗斯获胜告终。本期论坛特请专家对此作一解读。
1 叙是俄在中东重要战略支点
问:为什么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强硬?俄罗斯在叙利亚有哪些利益?
答:叙利亚危机爆发后,俄罗斯多次强硬为叙利亚政府站台,在联合国数次否决美欧提出制裁叙利亚的决议案,反对美国军事干预叙利亚的意图,对美国提出的关于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证据不采信,甚至表示如果美国发动对叙利亚军事打击,俄罗斯就要“帮助”叙利亚。美欧在地中海调兵遣将时,俄罗斯也高调派遣10余艘军舰进入地中海。俄罗斯表现的强硬、执着让人印象深刻,到底原因何在?
首先,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的重要战略支点。冷战时期,叙利亚就和苏联有着密切的政治军事联系,是苏联在中东的主要战略伙伴,几十年来叙利亚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军制建设几乎完全依靠苏联和以后的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几乎丧失了在中东的影响力,直到普京执政后才开始逐步恢复。叙利亚是俄罗斯中东政策的关键支点,叙利亚向俄罗斯提供的塔尔图斯军港是俄罗斯海军在地中海唯一可使用的后勤基地。如果巴沙尔下台,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将几乎荡然无存,其重返中东的战略意图也将遭受严重失败。
其次,俄罗斯在叙利亚有一定经济利益。苏联和俄罗斯为叙利亚提供大量援助特别是军事援助,叙利亚是俄罗斯武器主要出口国,目前还欠俄罗斯军火贷款数十亿美元,如果叙利亚政府倒台,这些债极可能无从追索。
此外,叙利亚和伊朗是目前中东仅存的两个与俄罗斯保持较友好关系、又是美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国家。出于地缘政治和宗教等原因,叙利亚和伊朗保持着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几乎所有战略分析和评论家都认为一旦叙利亚被颠覆,伊朗就将成为美国下一个目标。由于北约东扩,俄罗斯西部已然处于美欧强大军事压力之下,如果叙利亚和伊朗相继翻盘,俄罗斯南部也将出现剧变。因此,叙利亚成为俄罗斯地缘政治战略中防波堤的首要一环。
2 美俄正面斗法各使浑身解数
问:俄美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终极分歧在哪里?在化武问题上的角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此次美俄在叙利亚危机中展开冷战后少见的正面斗法,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实现自身战略意图,关键是两国在如何处理叙利亚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
美国把叙利亚国内冲突认为是2年前“阿拉伯之春”的延续,是叙利亚“民主派”反对巴沙尔的政治对抗。尽管时局的发展表明叙利亚反对派泥沙俱下,里面混杂有各类极端组织甚至是“基地”组织武装,其目标也绝不是在叙利亚建立民主制度,但美国无法从既有政策中倒退,所以坚持要叙利亚政权更替,即便绕过联合国使用武力也在所不惜。美国明知反对派中有对美国形成潜在威胁的极端势力,也继续给予反对派各种支持;即便在与俄罗斯达成“化武换和平”协议后,依然强调和平后叙利亚政治需要重大变革,巴沙尔必须离开政治舞台。
俄罗斯则把叙利亚危机看作叙利亚各派别内战,认为反对派中存在恐怖主义,坚持不能外部武力干预,不能进行不正常的政权强行更替,必须在国际法和联合国框架内解决。
在8月21日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后,叙利亚危机的焦点集中到了到底是谁使用化武问题上。最后关头,俄罗斯抓住美国国务卿克里讲话中的一个不经意信息,提出叙利亚政府交出化学武器换取美国不采取军事干预的协议。正因为得不到国内外广泛支持而骑虎难下的奥巴马就坡下驴,接受了俄罗斯的提议。
但是在9月14日美俄达成协议后,两国依然存在分歧,关键是如何解释和执行协议以及之后的行动。协议规定一周内叙利亚必须申报化武详细资料,一月内联合国调查人员进入叙利亚化武基地,明年年中前叙利亚所有化武将被销毁或交付国际监管。美国认为,这一过程中只要巴沙尔政府有任何隐瞒虚报或拖延,美国就有权发动军事打击。俄罗斯则认为,叙利亚政府如果虚与委蛇固然要接受处罚,但是否违反协定不能由美国说了算,而要由联合国来判断,之后的行动也要通过联合国决议。
3 普京批评“美国例外”反响巨大
问:俄罗斯总统普京罕见地在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撰文批评美国,普京说了些什么?美国国内反应如何?
答:9月11日,在叙利亚危机处于转折时刻,俄罗斯总统普京异乎寻常地在《纽约时报》网站发表名为《俄罗斯呼吁审慎》的评论文章,以直接向美国民众与政治领袖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批评美国的政策和行为。
普京写道,美国如果绕过联合国发动对叙利亚军事打击,将导致国际秩序失衡和平民伤亡,并助长叙利亚境内极端势力,这不符合美国的长期利益。因此,美国应尊重国际法,通过联合国机制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
普京还直言不讳地对奥巴马近日在阐述对叙利亚政策时用的“美国例外论”提出批评,认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鼓励民众相信自己生而不凡都极为危险,因为国家有大小贫富,人民有不同传统,但所有人都生来平等。
但普京还是表示美俄可以合作,认为如果美俄能避免对叙利亚动武,将改善当前国际事务的气氛并增加互信,为将来美俄在其他重大事务上的合作打开大门。
普京的文章在国际舆论界产生巨大反响。普京对美国以“美国例外论”为理由不断武力干涉他国事务的批评在很多国家引起了共鸣,在美国国内则引起了诸多不满和舆论攻讦。
代表美国主流精英意见的《外交政策》杂志13日即刊文反击普京,认为俄罗斯反美情绪高涨,普京提美俄合作前景是虚伪;普京批评美国武装反对派,而叙利亚政府军绝大部分装备来自俄罗斯;俄罗斯一再阻挠对叙利亚和伊朗制裁,普京对“美国例外论”的批评体现了“俄罗斯例外”。CNN评论员弗里达丝则指责普京顶着“世界和平与民主冠军”头衔,牺牲的却是美国的利益。她批评普京做事从来不是出于对和平民主的热情,而是出于“冰冷的算计”,甚至指责他是“双手沾满鲜血的伪君子”。
美俄除了政治和外交暗中角力外,出人意外地在舆论媒体上也进行了一场高级别论战,这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国际政治斗争的新现象。
4 俄抓住时机出手此役占上风
问:外界普遍认为这一轮俄美角力俄罗斯大获全胜,是否如此?事态发展前景如何?
答:叙利亚危机现在进入一个新时期,美俄的较量似乎已经喧宾夺主成为事件的主要看点。目前很多舆论认为俄罗斯这次在应对处理中显然比美国略胜一筹,美国则显得有些进退失据、首鼠两端,美国一些报纸甚至讽刺是普京在指挥美国外交。
冷战结束以来,美俄关系一路磕绊,尤其是普京当政后,除了“9·11”后有过一段反恐合作期外,大部分时间两国在诸多问题上龃龉不断。2006年,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把美国嘲讽为“狼同志”,表明了俄罗斯对美国的防范之心。在今年,事实上美俄在叙利亚危机之前就已开始了暗中角力。
第一步是斯诺登事件。前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斯诺登出走并揭露美国在全球进行网络监控后,被美国指控为叛国并全球追捕,大部分国家在美国的暴怒下难以接受斯诺登避难,最后斯诺登出走俄罗斯。俄罗斯对美国的交人要求毫不理会,一方面大打美国常挂在嘴上的人权道义牌,给予斯诺登避难权,一方面表示俄罗斯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要求而交出任何人,隐约透露出一股昔日的王者之气。而美国对此几乎无计可施。
第二步是叙利亚危机。柔道高手普京屡屡以太极阴柔之术化解美国威胁动武的强硬之招,最后在美国进退维谷之际及时推出“化武换和平”建议,既消除了美国动武的现实威胁,又给美国一定的面子下了台阶,使美国在放弃自己的意图后还得对俄罗斯表示欣赏,本来就对美国动武不以为然的世界舆论也大部分支持俄罗斯的举动。冷战结束以来美俄在国际政治舞台的角力中,俄罗斯获得大部分世界舆论支持这还是第一遭。
第三步则是俄罗斯在叙利亚危机得到缓解后再出奇招,将叙利亚放弃化武和以色列放弃核武挂钩。虽然以前阿拉伯国家多次提出以色列核武问题,但根本引不起国际社会任何反应。此次俄罗斯提出虽然也不会有实际结果,但在当今这一特殊时刻,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转移焦点、争夺舆论道义高地、束缚美国今后行动手脚的效果。
上述三步,以当今俄罗斯和美国的国力对比而言,虽谈不上步步惊心,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但俄罗斯抓住时机,在恰当时刻出手,使得自己每一步都占据上风。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毕竟曾经是世界棋盘上的顶级棋手之一,对国际政治博弈有着丰富的经验,尽管国力大不如前,却善于抓住机会,为自身谋取最大利益。大国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国力之大,更在于决心之大、意志之坚、谋略之奇。
目前叙利亚危机虽然暂时得到缓解,但今后局势依然扑朔迷离。首先,叙利亚国内危机的因素并没有消除,巴沙尔政权和反对派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而且反对派羽翼初成,已难以用军事手段简单消灭。反对派现在明确表示不接受美俄协议,今后各方种种争斗仍将延续。
其次,美国虽然暂时按下了军事干预的念头,但从以往经验看,叙利亚放弃化武并不意味着获得了免受美国军事打击的保证,美国在有权军事干预这个问题上始终没有松口。因此,美国的全球战略考虑、中东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什么样的叙利亚才符合美国的利益需求,都是今后美国行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