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钩沉 几多无奈
《父母爱情》娓娓道来的是父母的爱情,更是岁月。出现过港剧《霍元甲》的主题曲,那是1983年。也出现过《渴望》主题曲,那是1990年:海湾战争不开枪,大成不娶刘慧芳,倒挂历的遭了殃。“时代的倒影有,淡淡的。”虽然不像几年前《金婚》那样标出年份,但父母的“爱情”却与那个讲究成分的年代牢牢地捆扎在一起。安杰对爱情的憧憬是《安娜·卡列尼娜》式的,但时代的缚囿由不得她。一面是插两只钢笔伪装知识分子的农村大老粗,一面是可以让她和家人抬得起头的援朝英雄团长,当她想赢取那枚艰难岁月的通关法器时,她只能接受这硬币的两面性。说赤裸点,江德福完全不是安杰的菜,更不可能供给她理想的爱情,但在特殊的年月中,再没有任何姻缘堪比江德福的追求来得荣幸和受用。
谐趣笔触 好看温情
现实生活有其无情的一面,但就戏剧冲突来说,却是上好材料。门不当户不对的,反倒成了这出缘起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爱情折腾不尽的戏码,尤其《父母爱情》并没有沉湎于岁月的追责,而是以谐趣的工笔勾勒着爱情的浆果。相亲时候,援朝英雄江德福嘴里说不去,结果还是乖乖领命去了,前脚信誓旦旦絮叨不找会跳舞的女生做老婆,后脚不会跳舞的他却搂着安杰一通猛踩;结婚前江德福口口声声要改造资本家大小姐,婚后却被安杰改造成了洗脸、洗脚、洗腚才能上床的“三洗丈夫”;海岛上,安杰接二连三又生下了三个孩子,原本生子的喜悦也因为五个熊孩子的成长五味杂陈,今天上房揭瓦,明天被邻居告状,后天五兄妹又打成一团……安杰的生活底色是沉重的,编导的切入点却是喜乐的,满眼皆是洪荒激流中平心静气捡拾的苦趣。
形象生动 不同以往
《父母爱情》的题材,叫人很容易想起“石光荣夫妇”,难得郭涛扮演的江德福个性不比石光荣那般突兀,他甚至要为中国军官的形象开辟出一个绝然不同以往的样板来,不高高在上,有一种难得的平易近人。《父母爱情》中除了郭涛、梅婷饰演的江德福和安杰这对夫妻,其他五对夫妻的形象也都很有看头,王立新和娜仁花饰组合而成的夫妻档是“福杰恋”的推动者,在剧中一次次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张延和刘奕君饰演知识分子的夫妻在剧中苦尽甘来;老丁和江德花这对半路夫妻则让人不断感叹,尤其是大美女刘琳这回彻底转型演农村妇女,那种缠夹不清的神逻辑,那种楞头楞脑的模样,演绝了。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