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随机抽取了“云家政”平台上1000位老人的服务需求,分析不同年龄段老人的需求状况——
■ 60-70岁老人多为术后康复,不能自理,需要家政人员懂一些护理知识,掌握注射、推拿按摩等专业技术。
■ 71-80岁老人半自理居多,家政人员需要照顾老人饮食起居,一部分家庭要求阿姨有文化,能陪老人聊天,上海阿姨因为语言沟通优势,需求量最大。
■ 80-91岁老人中,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近半数,家政人员主要负责做饭、保洁,帮老人取药;而不能自理的,家政人员则主要负责洗澡、擦身和起夜。
与老人服务需求相对应的是,平台对5万名家政阿姨的服务意愿统计显示,仅有6%的家政阿姨愿意从事为老服务。这样的供需不匹配在春节表现尤为明显。今年1月1日-1月25日,平台共收到1456个用户需求,其中要求春节期间“老人看护”的为699个,占全部需求48%,而最终实际满足老人看护的订单为188个,缺口为73.1%。
春节假期结束,阿姨陆续返工,2月7日-2月11日平台一共收到556个需求,其中“老人看护”为85个,占总订单的15.29%,实际成单41个,缺口51.76%,仍为所有家政服务工种中缺口最大的一个。2月12日-2月17日,阿姨基本返沪,平台共收到668个需求,其中“老人看护”63个,实际成单21个,缺口66.67%。可见,无论哪个阶段,“老人看护”都是平台上缺口最大的工种。
“云家政”分析表明,女性护工照顾男老人的观念障碍、按摩推拿喂药喂食“门槛高”的专业问题,以及医院护工与居家护理差距较大的收入问题,都可能造成“老人看护”人员短缺。仅以薪酬为例,有43%的阿姨期望得到4000-5000元的月收入,而实际市场水平停留在2800-3500元。
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多数阿姨在期望高报酬的同时,却缺乏专业技能支撑。因此,庞大的为老服务需求,需要更多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提供专业服务。近两年来,“福寿康”、“青松”等专业居家照护机构在申城应运而生,由众多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人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居家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