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点半,市肺科医院三楼手术室有4台“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同时进行。唯一不同的,是外科主任姜格宁教授主刀的手术台上方,那个正动态播出胸腔内画面的显示屏,看上去比较“虚”。
“戴上眼镜试试呢?往我身后靠一点,正面对着屏幕看。怎么样?很立体吧?”说话间,姜医生左右手分别握着的3D镜子和操作钳,已穿过病人右胸外侧两个2厘米左右的小孔,进入了肿瘤所在的胸腔内右肺下叶区域。由于这台新型胸腔镜的照明系统设计有两路摄像,又放大了整整10倍,传输到外端显示屏的即时画面,就变得精细、生动异常。
超声刀“指哪打哪”
接受手术的是一名50开外的女性。全麻下,她被固定成左侧卧睡状。3D胸腔镜在患者右侧胸腔内游走,轻轻地分离病灶的边缘,仔细查看周围的浸润程度……血管、神经,纤毫毕现。随着钳子的提起、翻转,右肺下叶“下层”间距不足一两厘米处,我们竟看到了搏动着的心脏!
拿下右肺下叶!在助手的协同下,姜格宁果断“开动”伸进胸腔的血管切割器,在3D镜的引导下,依次切断了粗细不等的下肺静脉、下肺动脉和右下肺支气管——长有一个1厘米左右肿瘤的整个右肺下叶被彻底“断离”了下来。与此同时,胸腔镜一路“走”过,10多组呈黑褐色的淋巴组织清晰可见。姜主任则眼到手到,用超声刀一路清扫。每一步都“指哪打哪”。全过程不过10多分钟。
最终,原本有碗口大直径的右肺下叶,在胸腔内“瘪”了气后装入一个薄薄的橡胶套袋,“裹”在其中的肿瘤、淋巴等等,一道从2.5厘米大的胸腔镜操作孔中被“拖”出体外。
创伤极小切除干净
在姜格宁教授眼里,如此胸腔镜手术虽然也是“隔”着胸壁,但因为是3D图像,感觉就跟打开胸腔的“直视”下手术一样,有自然深度和贴切存在感,容易判断。比起2D腔镜,肯定动作更精准,操作更安全,绝不会误伤四周任何组织。“像她这样1厘米左右的肺癌病人,3D胸腔镜术创伤极小,切除干净,完全不用再做其他放化疗了,生存率会非常高。”
上海市肺科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机构之一。经历了胸腔镜模拟-数字-高清-立体的不断“进化”,姜教授和他的外科团队从1994年6月至去年底,已完成了15361例胸腔镜手术。目前胸外科所有中级职称以上医生都会用胸腔镜开展肺癌切除手术。仅去年一年,全院完成的5300多台胸外科手术中,胸腔镜手术超过3200台,微创手术占手术总量的60%。上述所列数据,无一不令同行称道。
“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已进入3D时代,我们想做得更好。”在院方积极支持,投资400余万元引进3D胸腔镜后,本月12日,姜格宁教授实施了申城首例“3D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短短一个多礼拜,成功的3D手术案例已积累了18例。
这是一场感受独特的手术观摩。同样是一个值得让大家分享的好消息。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