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坛怪杰”李敖常有惊人之语:“对台湾人来说,无处不在的便利店与阳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此语一出,“第四元素论”之说在岛内不胫而走。
走遍台湾各地,无论白昼还是黑夜,与你最贴身、贴心的当数永不打烊的各式便利店。现在台湾的便利店总数已近万家,店铺的平均距离仅1.1公里,每2300人就拥有1家,密度堪称世界第一。
谈起台湾便利店的密度,还有一则趣闻。7-Eleven在美国首创时,聪明的老板用两个数字简单明了地标明营业时间是每天早上7点至晚上11点,而在台湾却“变味”成关于布局的夸张调侃:在台湾任何城乡,只要走7-11步,就可找到一家7-Eleven门店!
岛内经多年的发展,由全球密度第一所引发的“便利店文化”早已渗透到家家户户。在一次研讨会上,80后的主讲人刘先生描述的工作日路线图令人耳目一新:早上闹钟响爆了才跳下床,2分钟洗漱完毕,套一件外衣,拎上皮包,火速冲下楼,跑到对面7-Eleven门店,拿一颗茶叶蛋,抓一个汉堡包,外带一包鲜牛奶,飞快刷消费卡后,在门外一招手,钻进计程车扬长而去。中午,放下手中鼠标,去就近的便利店最省心,中西套餐应有尽有,上网、看碟、听音乐、浏览最新杂志,各取所需。下午茶时分,写字楼一帮男女拈阄轮流出击,去楼下便利店选购咖啡、点心,卡布基诺、拿铁、蓝山,味道好极了。华灯初上,办公室加班,一个电话,约10分钟,一客热气腾腾的台湾拉面或台式卤肉饭由便利店伙计送到桌前。半夜回到家,正是夜猫子黄金时段,去便利店消夜是不二选择,来一碗关东煮,或冲泡式龙口粉丝,大快朵颐。如此一日五餐都在便利店解决,岂不乐哉。
想不到刘兄这一段“台派清口”还真有根有据。日前报载,现岛内每天约有900多万像他那般“铁杆粉丝”向便利店报到,占常住人口一半以上。其固定人群为学生及40岁以下上班族。
台湾便利店如此火红,令岛外人士颇为疑惑,而要“解密”,还是业内人士的话中肯:台式便利店的成功,主要在于充当了甚受欢迎的“便而利”、“小而全”的“万能变形金刚”。
如今走进全台7-Eleven、莱尔福、全家、OK、台糖蜜邻等“全天候”连锁便利店,其功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店内供应日用品、盒饭、报刊、影碟、现烤面包,可缴纳水、电、瓦斯、电话、有线电视费用,提供网上购物取货、信用卡缴款、各项罚单缴纳,有的甚至还提供倒垃圾服务。逢年过节可在店家订购心仪的节礼,如端午节肉粽、中秋节月饼、过年年菜,还可在便利商店买高铁票、球赛票,照片冲洗、寄送货物、传真,影印、取款(几乎每个便利商店都设有提款机)等也无所不能,经常更新的便利商店被人喻为零售业的“变形金刚”真乃实至名归。
为更多招揽顾客,台湾便利店动足了脑筋。商品陈列要考虑销售,更应顾及视觉冲击、视觉感应。把具有浪漫色泽、比较跳眼的商品,放在最能吸引顾客目光的部位;讲究规则包装与艺术包装的视觉关联,予人简洁、明快、醒目之感。即便是小小的收银条,也会充分利用。那天我在“全家”购买乌龙茶,付款后店家给我的收银条的右下角印制一条极为精美、动心的茶叶优惠广告,如此顾客、商店、厂家三得利,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