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九五五年,它看上去就跟一九三九年的时候完全一样——高贵、朴实,静静地流露出自己不凡的价值。如果这是你第一次来到伯特伦,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又回到了一个消失的世界。时光倒流,你再一次置身于爱德华时代的英格兰。像以前一样,在中央大休息厅里,有两处壁炉的煤火总是烧得旺旺的。壁炉旁的黄铜煤斗亮得一尘不染,好像是由爱德华时代的女仆擦拭。
现在是喝茶的时间,大厅里坐满了人。上了年纪的女士们喜欢看人们进进出出,认认老朋友,感叹着世事多变。休息大厅还吸引了许多美国客人,他们在这里能看到英国贵族认认真真平心静气地喝着传统的下午茶。茶也是上好的,印度、锡兰、大吉岭、兰普森等地出产。至于吃的东西,你可以点任何想吃的——而且肯定会吃到。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马上就要不完美了,凶杀案即将上演。阿茄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伯特伦旅馆,仍符合现行的最佳酒店标准:绝佳的地理位置,一流酒店都地处繁华市中心或风景名胜区;它的建筑设计、内部设施、装修和陈设富有特色,外表保持古典美,内里又具备一切现代化设施;整体氛围低调、雅致、私密,能为客人提供最完善的服务,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重视和注意微小细节,如向客人递送信件、电报、擦皮鞋等,让人享受一下家里及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种种细腻、豪华的照顾;能提供富有特色的美味佳肴;有名人在那里下榻和就餐过,像伯特伦旅馆这类地方,往往常年住着几位外国公使、著名演员、富翁遗孀以及流亡在外的国王。据说有人打电话到伦敦某顶级酒店要“找国王”,接线员很平静地回答,“请问是哪国国王?”
伯特伦旅馆的原型就是著名的布朗酒店。位于伦敦时髦的梅菲尔区,有100多年历史,接待过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美国总统罗斯福,维多利亚女王也曾是常客,不过从不在那里过夜,因为白金汉宫就在附近。曾听一位走国际路线的先生介绍,布朗酒店的待客之道无与伦比,它是伦敦最佳的下榻地。他当时的评价是“如果可以,真想常年住在那里,天堂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想要更个性化的体验,那么去住康诺特酒店或克拉里奇酒店,也会有意外的惊喜。建于1897年的康诺特酒店是伦敦客栈业的另一块瑰宝。旅馆正门在卡洛斯广场边上,面积不大,但很高雅,由一位同样高雅的绅士掌门。酒店建筑像是过去年代宽宅大院的民家,装潢材料是些考究的黄铜、琉璃、桃花心木,用色素净,造型内敛,没有一样东西会扎眼,全都泛着温柔蕴藉的幽光。一入住,怪了,旅馆的每个职员都知道你的大名,不管他是清洁妇还是酒保,都会亲切地招呼你,为你提供贴心的服务。是的,他们不单提供一流的专业服务,还很亲切。
独自到酒店住一两天是这位国际先生的爱好。住的又都是顶级酒店,这爱好可着实费钱。在国内的时候他周末也会飞去三亚,或驾车去杭州,不用问,住的一定是丽思卡尔顿和安缦法云。安缦法云像是个世外桃源的古村落,大门只是个小亭子,牌子也很容易被错过,正好诠释“低调的奢华”是什么意思。青转头、石板路,黄土墙,木窗门,黑瓦片,芭蕉树,细雨中的鸟啼声。
他说,很享受那种与世隔绝的独处时光,一切都是最好的,最好的环境、食物和服务,静心修养,不接电话,不上网,在庭院里慢跑,做个SPA,什么都不用去想,彻底放松。这样独处一次之后,整个人像重新获得了力量,不再焦虑和疲惫,又变得斗志昂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和挑战。原来好的酒店是另一种宗教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