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获得国家级、部级及上海市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23项,发明奖1项,先后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家教委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等诸多荣誉。
他曾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医师,在抗战时期治疗伤员;他曾远赴美国师从现代整形外科先驱潜心学习;他将显微外科与整形外科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整形外科”的观念,倡导把外形修整与功能恢复有机统一,被称为“中国整复外科之父”。他参与和主持的手术恐怕已经难以统计,因他而康复的病患不计其数,他在整复、显微外科领域硕果累累,影响海内外。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院士办公室里,仍然每天都能见到张涤生院士的身影;每逢疑难杂症病例,少不了请他“出山”会诊。已经95岁高龄的张院士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开朗健谈。养生、写作、读书、摄影,这位高龄院士过着充实愉悦的晚年生活。
坚持锻炼战胜病痛
尽管已经年过九旬,张涤生院士背脊挺拔身体健康,许多人都不知道他原来是一位癌症康复病人。正是由于他的乐观开朗和坚持锻炼,才能战胜病痛。最近,张院士还为自己“定制”了一套健身操,颈、胸、腰、上肢、下肢,从头到脚全身运动。这套健身操耗时约半小时,是张院士每天早餐前必做的运动。以前他下班后常在小区的院子里走一圈,最近天气冷,就在医院的走道里走两个来回。他自豪地说:“你们看看我的腿,还挺结实的吧?可比许多同龄的老人强多啦!”
不少人向张老请教养生之道,他总是回答:“保健之道,贵在养生。”除了适当的身体锻炼,规律的生活、健康的饮食和乐观的心态都是他的“长寿秘诀”。
学用电脑网购新书
保持生活的新鲜感,是张老的又一“秘诀”。80岁时张涤生在学生的帮助下开始学习电脑,现在他不仅每天用电脑上网,和在美国的儿子视频通话半小时,而且还学会了网购。以前他总是到淮海路的新华书店去买书,现在在报纸上看到喜欢的推荐书目,就到网站上订购。
多年来,张涤生一直有剪报和搜集资料的习惯,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张老搜集资料有了新渠道——摄影。他随身携带一个数码卡片相机,看到有趣新鲜的画面,就拍下来。他的相机里有“2011年11月11日‘单身节’的电视画面”、家庭聚会的精彩瞬间、翻拍的老伴照片,还有“酷似孙女儿的日本明星”。电影《阿凡达》热映时,张涤生觉得主角的形象与一种病症特别相像。于是他把“阿凡达”的照片打印下来贴在办公室的墙上,还做了个幽默的标签:“阿凡达是眼眶增宽症?”
积极探索创造奇迹
张涤生院士在整复外科领域创造过许多奇迹,他的许多“奇思妙想”最终都成为治疗病人的最佳方案。为何他总能够创新?张院士认为这得益于自己的丰富经历,以及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独创的著名“张氏阴茎再造法”,灵感来自七巧板和折纸,这个后来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只需使用患者一侧前臂皮瓣,不仅成功再造阴茎,更减少了旧方法需两块前臂皮瓣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