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我脱下军装,转业到市物资局机关工作。那时计划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于生产资料价格还实行双轨制,我们局下属几十家国有企业经营都很“红火”。
一天,分管经营的副局长给我布置了一项紧急任务。他说,市政府下个月组织招商团去新加坡招商,我们系统目前有8块可开发利用的地块,准备在这次招商活动中推出,现在急需编印一本像样的宣传手册带到现场去散发。经营科已经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和图表,但他们没有力量来搞这个手册,我想请你来完成这个任务,一个月内必须给我拿出宣传手册来。
接受了任务,我向经营科要来数据和图表,请摄影师拍摄了现场照片,然后加班加点,一周时间赶出了书稿,接着找人翻译成英文。定稿后联系印刷厂,又用一周时间排版完成出小样。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觉得按时出书肯定是没有问题了。
那天上午,我请经营科长老吴到我的办公室帮忙校对印刷厂送来的小样。正忙着,局长(一把手)突然推门进来了。看到我们面前堆放的印刷品,问是什么东西,我连忙汇报了情况。当时,他简单翻看了几页,没说什么就走了。我和老吴也没在意,继续校对看小样。
晚上,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与我同路的一位同事突然问我:“你让印刷厂印了个什么东西,害得老吴下午被局长没头没脑地当众批评了一顿,到现在都没敢吭气。”我听了感觉有点奇怪,觉得这事不该批评老吴呀。不过,我还是暗自庆幸局长没来找我的麻烦。
其实,我的庆幸还是早了点。第二天上午我刚进办公室没多久,局长打电话让我去一趟他的办公室。我在他办公桌对面坐下,看他的表情很严肃,开口没讲几句,便直奔主题,问我为什么不报告他就私印宣传手册,并申明他是局长、党委书记,是董事长、总经理,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向他报告。我静静地听着,不插话也没申辩。他见我不作声,竟越说越激动,甚至批评我无组织无纪律。
约莫过了二十分钟的光景,局长的音调低了许多,语速也慢了许多,我感觉他想说的话说得差不多了,便趁势举了一下右手。他问:“怎么了?”我说:“等您说完了,我想汇报一下这件事的具体情况和我的看法,可以吗?”“可以!你说吧。”局长倒也干脆。
“局长您今天批评我,选择这样的场合和方式我很愿意接受,上级批评下级很正常,只要批评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不紧不慢地说着,局长严肃的表情明显放松了许多。
“但是,你在这件事上批评我,我一句都不能接受!”“为什么?”我说,这件事是分管局长布置我做的,他是你的副手我的上级,如果你觉得这件事需要汇报,他却没有主动汇报,你应该去批评他,而不应该批评我。如果你俩认识不一致,你应该找他去沟通,我只是做具体工作的。我还说,我也担任过多年基层党委书记,我认为领导之间有不同意见应该在小范围内沟通解决,一般不要在下级面前暴露矛盾,更不应该随便议论,否则不利于团结共事。我说,我一定会支持你们领导的工作,但支持的唯一形式就是把工作做好,绝不会做制造矛盾不利团结的事。最后,我强调说:“我说的句句都是真话,是心里话。”
局长听到这里,板着的面孔上突然漾起了不太自然的笑容:“你说得很好!做得也很好!这件事其实没什么,我只是随便问问,你不要有思想负担。”
从那以后,局长从来没对我无故找过茬,在许多事情上对我很信任,有事找我总是很客气:“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同事们也常开我的玩笑,说局长与我“平起平坐”了。
还真不是开玩笑,我说真话真的赢得了局长的信任。没过多久,局长就让我担任了局办公室主任、协会秘书长,后来还把省行业报刊驻地记者站站长的担子交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