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世界围棋大师赛,古力决战李世石首盘。转播网站请来了韩国一元姓高手讲解。看棋的网友在为古力加油之余,迅速拿元姓开起玩笑。每每解说词还没出来,棋迷纷纷支招发声后,总要调侃解说者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不久前还大红大紫,微博上、网络中,几乎不知“元芳”难以为言。但要不是这次看棋,我感觉“元芳”已经淡出视野了。现如今,“元芳”已经被“切糕”代替,满网尽闻切糕声。可以预言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两天,切糕流行的命运也不会长久。试问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贾君鹏,有多少人还记得?
元芳、切糕、贾君鹏的命运,充分体现了成功的大众流行文化的特点:迅速地风靡一时、迅速地偃旗息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元芳和切糕等尚属等而下之,高级一些的还有说三国、道论语的文化学者,以及如狼似虎的励志、剑拔弩张的说不等等,都很类似。当代流行的价值观念奉行:能流行总比不流行好,颇有点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味道。因此,对流行者而言,流行起来就是成功,更别提流行背后,往往还有精心算计的文案、盆满钵满的营销、得意洋洋的推手。
那么,这流行的另一面——那些承载和构成流行的众人、看客、大多数——呢?
面对这种流行时,有事没事喊一嗓子、譬如不是凑个热闹。倘若真要问,为什么“喊”,是否应该“凑”,往往就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因为本来就只是人云亦云或者无聊消遣,根本没有想过那么多。然而,就在这“喊”和“凑”的过程中,宝贵的时间、独立的思考——说钱俗,我就不说钱了——都交付给了流行。因此,我的结论是:此类大众文化的流行,恰恰是衡量社会整体浅薄的尺度。越流行、越浅薄,因为在不知不觉中,流行取代了深刻、浮躁取代了力量。
当然,这种情形并非今天才有,只是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今天尤其明显。人人可以发声,穿着马甲说话可以很随意。众声喧嚣,都想表达。没错,这是一个表达的年代。
然而,比怎么表达更重要的,难道不是表达些什么吗?那么,你,真的有什么可以表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