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饕餮盛宴。继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销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集团又将未来发展目标设定在10万个亿,预计8-10年实现。显然,中国零售业市场正经历一场巨变。
刚刚过去的双11、双12,很多企业都在津津乐道自己的辉煌战绩。但是否有人会问一句,品牌商,你真的盈利了吗?在服务了消费者,服务了平台之余,你服务好自己了吗?
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令人欢欣鼓舞,但企业的盈利状况却令人堪忧。电商最大的成本来自几个方面:营销推广、人力、物流和产品。除了产品成本与传统零售相差无几,其它方面均已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负。
以营销推广为例,随着电商的兴起,流量资源已被炒成抢手的“稀缺资源”,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最多翻了有10倍之多。对电商而言,这意味着沉重的成本负担和更高的竞争门槛。广告推广对于很多企业就像抽鸦片,一旦停下来,销售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萎靡不振。
电商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电商人才的极度短缺,企业面临找人才难,请人才贵,留人才不易的局面。再加上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成本高、效率低的现象比比皆是。
物流成本近年来一路上扬。很多企业的物流成本占到销售额的8%-10%。较几年前,这个数据仅有5%-7%。
中国网购的又一大特色是价格低。这是促进中国网购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但也是未来架在企业脖子上的一把利剑。低价真的能赢得市场和口碑吗?当企业都用低价策略吸引市场时,企业还有足够的盈利空间吗?是否还能实现良性发展呢?
大力度的促销使盈利更加困难。虽然销量在短时间内激增,但利润却远不如想象的丰厚。对于消化库存回笼资金而言,不失为好方法。但想盈利却很难。
从长远看,高成本低价格,必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能否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化阻力为动力,是对企业的考验,也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
要解决高成本低价格这对矛盾,要从“价值创造”和“运营优化”两方面着手。网购人群看重的是“性价比”,他们时刻在对比价值与价格是否相称。要打动“精明”的网购人群,必须在产品、服务、品牌和营销上下功夫。做到以人为本,真正使消费者体验到价值所在。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强化内功,增强企业运转效率,积极探索库存优化和成本控制方案。深入研究网购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实现品牌精准定位。只有价值得以体现,企业运营效率有所提升,企业才真正具备了胜出的条件。
网购市场很透明也很现实,在造就了庞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成就了淘宝之时,我们也希望看到企业能够乘势打造出品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