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台音乐会的标题为“南与北的对话”,但作品的风格却没有明显的地域印记,两所学府的6位作曲家在创作时融入的不同思索和情绪,让这些交响曲呈现出了不同的画面和色彩,使听众清晰地感受到了不同的创作个性。在上音作曲家的作品中,贾达群的《巴蜀随想》如一幅写意画,颇具川地风味的音调起起伏伏地变形发展,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山山水水的深情;陈牧声的《牡丹园之梦》受昆曲启发创作,演出时昆剧演员沈昳丽的领唱,如工笔画的线条,在管弦乐的渲染中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汤显祖笔下的梦中人;叶国辉的《乐舞图》起势浩浩荡荡,渐渐引出的唐朝古曲,又显得古朴散淡,有一种世俗的洒脱。
中央音院副院长叶小钢的《冬》创作于赴美深造初期,面对难以预测的未来他思虑重重,压抑的音符层层渐进,整体结构在晦暗冬色的描绘里渐趋完整,最后落在几声沉重的拨弦之中,很有油画的色彩感;青年女作曲家王斐南虽然为作品起了《虚无与达达》的标题,但音乐元素却相当具体和活跃,她把闯荡世界的印象编织成音符,融入不停变化的旋律进程,让听众捕捉这些来自身边的形象,犹如一幅光怪陆离的抽象画;郭文景的《莲花》音乐清新细腻,其中乐手们用人声哼唱的无词歌中烘托长笛与竖琴对咏的那一段旋律,清丽典雅,大有文人山水画的高远意境。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