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生态岛的建设,崇明自行车赛在12年间“茁壮成长”。
然而,办赛的最终目的,还要惠及于民。崇明的规划是,让百姓全年都能随时随地享受自行车的骑游文化。
定位准确
“崇明生态岛模式”可成为全球42个岛国的生态发展模本。今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称赞崇明岛在自然生态建设、人居生态、产业生态方面,为其他相似岛屿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板。
“生态岛的建设,和自行车运动的开展,步伐一致。”崇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晓平说。
12年前,自行车赛第一次登陆崇明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在这期间,崇明岛明确了生态岛的功能定位。
12年来,生态岛建设,渐入佳境。越来越多的景观道路建成,东滩和西沙湿地得到维护,珍稀候鸟受到了保护……生态岛为自行车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崇明正变得越来越美,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更是城市的百倍。而崇明自行车赛正办得越来越精致,从全国性比赛,升级到了世界三大赛,并在今年走出崇明,迈入了江苏省启东市。
绿色低碳
12年来,崇明培育了自行车运动,更惠及老百姓以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崇明县体育局局长龚耀飞透露,陈家镇东滩地区的30公里自行车绿道,近期即将启动。
看眼前的东滩大道,有芬芳的花香、参天的树木、清澈的小河,道路两旁,时不时有一段红色塑胶铺就的自行车专用绿道。据悉,到今年年底,单向30公里、双向60公里的绿道,将连成一个环。届时,请你带上脚踏车、穿上骑行服,在花园美景中畅骑一小时,心旷神怡。
绿道的建设,不只是铺一层塑胶道那么简单。龚耀飞介绍,绿道上排水、隔离、照明和标识,将一应俱全,“有标识指示你骑行方向,也有标识指明观景点和休息点。”一路上,会设立自行车补给系统。所谓补给系统,是指自行车驿站、维修点和租赁点。绿道之外,还将打造沿线景观系统,有田园风光、温润湿地、现代的农田、一望无垠的江堤……“建成之后,陈家镇将成为崇明乃至上海的自行车示范绿道。”龚耀飞说。
这,只是个开始。未来,陈家镇将建成约70公里的自行车绿道。规划中,还有30公里的环横沙岛绿道、20公里的城桥镇到西沙湿地的绿道,以及森林公园地区25公里的绿道……几乎遍及全岛。
生态岛建设和自行车运动的推进,比翼双飞、永不停歇。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