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由上海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与浦东律师青年联合会共同组建的“上海青年律师志愿服务自闭症家庭慈善义工队”成立,这是本市首支为自闭症患者家庭提供义务法律咨询的专业义工队。
咨询集中于两大类
“为自闭症家庭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最早是在2012年。”“义工队”发起人之一、上海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吕琰说,当时,浦东律师青年联合会加入了团中央的试点项目——“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承担法律咨询热线的接听工作。通过这个热线,他们开始接触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之后,他们又与位于闵行区的自闭症儿童之家——“彩虹妈妈”工作室取得了联系,在那里设立了一个咨询点。律师志愿者接待的第一位咨询者,是一位焦急的母亲。
“她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与别的小朋友起了冲突,把对方的眼睛打伤了。”志愿者了解到,打人的孩子患有自闭症,但受伤孩子的父母并不认可这一点。志愿者建议,先给孩子做一个专业鉴定,确认是否患有自闭症。之后,尽量取得对方家长的谅解,对应当承担的责任要有一个合理的界定。
另一类比较多的咨询是父母之间的婚姻纠纷。家有自闭症孩子,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这让这些孩子父母的关系每况愈下,甚至会出现冷战、分居、离婚等问题。家庭关系的好坏对自闭症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志愿者首先会介入咨询、调解,让双方尽可能倾诉,试图化解矛盾。如果矛盾实在无法弥合,再进入离婚程序。
劳资纠纷也属高发
失业,对普通家庭来说,也许不算很大的麻烦,但对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来说,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2013年年底,丁妈妈所在的保洁公司决定不再与她续约。丁妈妈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儿子,她的丈夫身患癌症,这份工作是全家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丁妈妈向志愿者们求助。之前,在丁妈妈全家生活最拮据的时候,这些志愿者主动为她家捐过款。
“丁妈妈和这家单位从来没有签过劳动合同,但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劳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主张使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吕琰说,据此,律师以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为由,申请仲裁,并调解成功,为丁妈妈保住了这份工作。
下一步,义工队将扩大服务面,增加咨询点,同时计划开通专门的咨询服务热线。
相关链接
浦东律师青年联合会、上海曹鹏音乐中心“天使知音沙龙”、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等日前联合发起成立“星星伞——上海自闭症家庭关爱”项目,通过募集善款、法律咨询、音乐康复等公益活动,共同帮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其中的法律咨询工作主要由上海青年律师志愿服务自闭症家庭慈善义工队承担。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