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为高考志愿第一次填报截止日期,出现在高考志愿填报表中的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也成为部分学生和家长眼中的“香饽饽”。“国内留学”究竟怎么选?教育专家建议,仍需事先对高校合作办学的海外高校做背景调查,了解学校的资质和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不要盲从。
招生咨询会抢生源
在近期举行的多场高校招生咨询会上,合作办学项目打出了“国内留学”、“毕业双文凭”等旗号,招揽生源。郑女士说,她女儿一直以来都有留学梦,但本科就申请就读海外高校,高额的留学费用让家庭负担太重。“所以,我们一直在关注上海各高校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但是,每个学校都有不少项目,合作方式也多种多样,让人看得有点晕。”
据了解,目前,沪上几乎每所高校都有不同形式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比如,2013年,上海师范大学共有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参加并且全部通过了教育部的评估;上海大学已与29个国家的134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并与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4所孔子学院等。记者调查发现,国际合作项目较多的是采用“2+2”留学等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先修读国内大学的大一、大二课程,进而转学到海外合作大学完成大三、大四的课程;课程结束后,通常可以拿到两所大学的毕业文凭。
事先了解课程安排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听上去很美”,但是,资质考核对学生和家长而言仍然很重要。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吴坚说,这种“国内留学”模式,不失为体验国际教育的好途径,目前,合作办学项目以经济学类和工科类居多。“不过,学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仍要对与上海高校合作的海外高校做背景调查,包括学制安排、学费标准、毕业文凭是否有特别标注等。”
吴坚建议,选择此类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专业选择有明确把握,并对未来有明确的职业和发展规划。“其次,可以通过网络、亲友等多种途径,调查海外高校的教育信用度,包括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教学质量等。第三,学费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我们目前高校的学费为每学年5000到6000元左右,但海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费会更高,最少的也有上万元。”
“宽进严出”要求不低
吴坚说,通常,选择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有两方面需求,一是曲线“本科留学”,二是为研究生阶段的出国深造做准备。“所以,每个学生在选择时,都应有个人特殊性的考虑,比如,是否对留学目的国的区域文化感兴趣。”不过吴坚也提醒学生:“欧美高校通常都是宽进严出,入学门槛不会设置太高,但毕业可能没那么容易,所以,完成学业可能并没那么容易。”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