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尊重生命,不必等到大灾大难
喻明
  喻明

  前不久,在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里,举行了一场庄重圣洁的“生命告别仪式”:医护人员为刚刚娩出却已逝去的“小生命”擦干身上血迹,穿上美丽的衣服,放入盛满花瓣的“安息篮”,低头默哀2分钟。据报道,这样一种针对孕产妇开展的“哀伤辅导”项目以及特殊的生命告别仪式,在该院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经常在大灾大难中彰显;而很多时候,更是在日常工作和细节中展现。

  虽是一则短小的报道,但是一下子触动心弦。长宁妇幼保健院举行的“特别仪式”,意义何在?一部分小生命无缘来到这个世界,但这个小生命与他的家人,特别是母亲之间,曾经连结着神圣的生命纽带。孕妇未能迎接到一个活泼泼的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但依然要经历分娩的过程。当看到自己的宝宝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下离去,对家人尤其是母亲来说,是一份莫大的心理慰藉。

  人的生命始于何时,以及如何尊重生命,这在国际上和专业界都有一些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某些方面,国际上对胎儿生命的尊重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例如,大量研究表明,三个月后的胎儿已经具有疼痛感。因此,国外不少医院规定,孕妇如果要流产,也要考虑胎儿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在尽量减少其痛楚和惊恐的条件下结束其生命。

  医者,以救死扶伤为天职;而当一些生命无可挽回地凋零,医者给予其最大的尊重,医者与医务社工一起,给予生者很好的抚慰,这是理应倡导的人文情怀。不独是对折翼小天使的告别仪式,在上海还开设了不少临终关怀医院,院内的舒缓治疗、心理辅导等,也都体现了对即将走到尽头的生命的照护和关怀。

  在一个文明社会,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标尺之一。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各种进步:灾难和事故发生后,官方公布每一位遇难者的姓名,而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在重要场合,为遇难者举行默哀仪式,表达哀思,也已成为一种自觉。因为,每一个曾经鲜艳的生命都值得纪念,他们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他们的悲伤也是我们的悲伤。

  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非只在大灾情、大事故中才能被印证;对遭遇困境之人的帮助,对罹难者的同情,也并非只在媒体镜头聚焦下才能体现。日常工作生活中,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可以在工作流程,或是行为细节中,体现生命至上的理念,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爱的情怀。一个盛满花瓣的安息篮,一间布置温馨的临终关怀室,微信朋友圈里为纪念而亮起的点点烛光……都承载着对生命真谛的体悟,也是对文明的深沉诠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3版:上海两会·声音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6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教育/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处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广告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家电专版
   第B22版:家电专版
   第B23版:家电专版
   第B24版:广告
要打假,不要打口水仗
记得住乡“愁”
脸盲症和匹诺曹
舆论“第一反应”当谨慎
夺命B超机
尊重生命,不必等到大灾大难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尊重生命,不必等到大灾大难 2015-01-29 2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