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随处可见小食,这些小食摊档招惹顾客的方式也挺有趣。用口叫卖者,那声音抑扬顿挫比唱潮州歌册还动听;扣着竹板、敲着木板者仿佛是演奏一串绝妙的木琴音乐。那行腔那板眼,老主顾们一听就知道来了哪一家,卖的是什么。
潮州小食又分季节而食。春天气候乍暖还寒,宜吃多油的油炸春饼;盛夏炎热,宜吃清淡、解渴、开胃、增进食欲的甜汤,如菱角汤、莲子羹等;入秋鲜蚝肥美可烹制蚝烙;深秋北风乍起,鱼肉不易腐烂,可吃鱼生。入冬以后还食“蔗头龟”。“蔗头龟”,是一种繁殖于甘蔗根部的害虫,大小如拇指,有足;用油爆炸后蘸精盐吃,脆且殊香,也是从前群众喜爱的一种小食。
鱼饺和鱼丸是小食的佼佼者。鱼饺用鱼泥和蛋清擀作饺皮,猪肉泥为馅,包成一朵朵小巧玲珑的白玫瑰花,吃起来既有鱼的鲜美又有肉的香甜,皮爽馅松。鱼丸,做法与牛肉丸相似,只是它的来历不凡:相传楚平王嗜鱼成性,但又常被鱼骨卡了喉头而恼火,许多厨师因此成了刀下鬼。后来有个厨师在无意用刀背剁鱼时,发觉鱼茸和鱼骨很容易便分开了。于是他灵机一动,把鱼茸挤成鱼丸,煮成了鱼丸汤,竟意外地得到皇上的赞赏。这使鱼丸的声誉增色不浅。
一会儿工夫,汤锅、牛肉丸、鱼丸、猪肉饼、肥牛、牛肚、菜、沙茶酱、辣酱上齐了,经过加热,汤沸了,盛到碗里,尝了尝,味道那叫鲜。这里的鱼丸很有特点,里面裹着猪肉馅,很爽口。再把牛肉丸等倒入锅中,五六分钟后,捞起一个牛肉丸蘸点沙茶酱咬上一口,肉质细嫩,口感嫩滑,还很有嚼头,别有一番滋味。
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州小食,在潮州历史悠久,是中华名小吃之一。潮州牛肉丸做工细腻,每一颗都是人工手打出来的,所以弹性韧劲十足!牛肉丸又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则是选用牛筋肉作为材料,嚼劲十足,而且比牛肉丸更具香味!牛肉丸咬下去脆,嚼起来香,且极富弹性。
潮州牛肉丸的制作方法以手拍为正宗,所谓手拍牛肉丸,必须采用精选上等牛瘦肉,剔除牛筋(牛筋可另行加工成牛筋丸)之后,将牛肉放在大木砧板上,双手各抡方骨大铁棒反复槌打至成为肉酱状。掺加一点翅脯、蒜头泥、白猪肉碎、硼砂、食盐之后继续槌打,直至成为肉泥之后,将其捉在手心,稍用力握捏,就能从拳头上端虎口处挤压出杏儿那样大的圆形生牛肉丸。先让它放入温水里定型之后捞出来,到用时让它在热汤里煮沸,便会膨大如乒乓球,吃起来香脆可口了。
潮州牛肉丸的标准吃法是牛肉丸河粉汤,一大碗香浓的牛肉汤里漂着几颗圆滚滚的牛肉丸,加上一把雪白柔滑的河粉条和几叶青翠的香菜,真是色香味俱全,勾人馋涎欲滴,既解馋又充饥。吃牛肉丸蘸本地特产沙茶酱最为地道,沙茶、牛肉相得益彰,颇具地方美食文化色彩。
潮州人很早就悟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真谛,虽是小食,同样制作精细。如果你来到潮州,没有品尝一碗潮州牛肉丸,就像在北京没有进全聚德吃烤鸭,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一样,如入宝山空手归,而终身抱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