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宁区的三块旧改基地同时启动,到目前为止的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江苏北路西块(3街坊)、凯桥东块(28街坊)、延安西路1290弄(49街坊)的第二次征询签约率全部超过80%,这意味着已签的房屋补偿安置协议生效。这也标志着长宁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今年的旧区改造目标任务。
动迁难题为何能迎刃而解?公正、公开、阳光、透明,才让老百姓走得舒坦,走得高兴。一些原先铁了心要做钉子户的居民被阳光政策“照”进心里,不光早早签约,还帮着一起做邻居的思想工作。
“我一定是最后20%的人!”家住1573弄48号的李文娟在基地启动前曾“斩钉截铁”地说。如今她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主动做其他居民工作的历程。李文娟一家三口和婆婆、两个大龄未婚的小叔子挤在这小屋子里,她的小姑虽居住在外,但并没有自己的房子。婆婆体弱多病,一个小叔子患有痴呆,李文娟的儿子也到了成家的年纪。尽管家境如此窘迫,困难保障申请却没有成功,李文娟对政策改变还抱有期待。在前期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她的情绪一直很激动,表现出与征收经办人员的对立。
“征收经办人和居委干部一起上门来给我讲政策,来了很多次,哪些对我有利,分析得很清楚。而且征收事务所一连发了5份《告居民书》,我知道越拖到后面越吃亏。我觉得新政已经让老百姓得到非常大的实惠了,是阳光、透明的。”于是9月15日下午,李文娟让丈夫和儿子请假,到征收办公室签约。签约后,李文娟还常常关心基地的动态,遇到未签约的居民就上前“现身说法”。李文娟坦言:“我看到签约率上升,心里就踏实。他们不签,我就不踏实。”与李文娟一样已签约,又经常协助做未签约居民工作的居民还有不少,他们都希望签约比例越高越好,“早点签约早搬家,早点住新房享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