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次慕尼黑电影节上,放映了张艺谋刚刚拍出的电影《菊豆》。因为那次张艺谋没来,电影节邀我做嘉宾,也请我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谈谈这部电影。那次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也应邀参加,我们见了面。别人介绍说我是拍摄人物肖像很著名的摄影家,所以后来就有了为她拍照的机缘。
人说女人应五十如醇酒,六十如夕阳,七十如晚霞,八十如明月。赫本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我认为女人应该是有个性和品位的,这种美不仅仅是内在美,也不仅仅是外在美,而且应是一种综合的美。这种美形成一种“态”,而这种“态”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你可以感知它,欣赏它,但它又抓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这种东西是靠多年积累而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成或模仿的,它是从骨子里透出的东西。一个小姑娘是不会有“态”的,她可以有“姿”甚至有“色”。“姿”与“色”可能随着年龄消失,而“态”则可以长久保持。
我欣赏能将美丽与智慧结合起来的女人。智慧的女人能使她的美丽随着岁月而增加,就像那真正好的葡萄酒,不会变质发酸,只会越来越醇香浓郁,让人迷醉并回味无穷。有的女人,可能五官并不丑,但你会觉得她举止言谈俗不可耐。有的女人,她虽然天真可爱,时间久了你却又会觉得她无聊单调,与她无话可说。还有的女人,她可能脸上已有皱纹,甚至满头白发,但你仍会觉得她非常有魅力,跟她待上几个小时,时间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而且这段时光还令你难以忘怀,甚至一辈子都会记住,她所散发的那份魅力绝对不是单凭一张美丽的脸就能够达到的。
这种经过生活历练所得的东西可以融入她的血液,重新构筑其思维模式,最终令其“变化气质”,由内而外呈现崭新的仪态。
仅仅外表的美,可能在第一瞬间能吸引别人。但人与人交往时间长了,相貌的因素往往会忽略很多,让彼此相互吸引的可能更多的会是深层次的美。关于女人,周国平先生曾说:“你一生只做一次供人赏玩的花朵,还是能够收获自己的生命果实?”这个花与果的比喻实在太好了。我在不同的语境下重新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你这一生的美丽,是修来供人赏玩的,还是修来完善自我的?”所以女人的美丽,我更愿意理解为:立足自己,懂得珍惜,沉淀智慧。这样的女人才更美,这种美不会因岁月流逝而枯萎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