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负责过企业员工艺术节筹划工作。2013年我被派遣去了安徽含山工作。艺术节巡展展板送到我们含山公司时,展板中有二幅约一尺见方的书法作品,后来知道,就是含山公司一位陈姓同事写的,他的字在我们公司数一数二的漂亮。
如今,电脑办公普及化,他的长处被忽略了,难有施展发挥的机会。年初公司评选先进,奖状里的芯页要有文字内容,有人想用电脑打印,我则力主陈姓同事手写,他也爽快,二十来张芯页很快写完,功力不浅。
2014年1月底,我们公司举办迎新年会。公司食堂餐桌和餐具不够,我们去当地一家宾馆借用。一位姓谷的经理匆匆赶来,歉意地让我们等一下,他要先办件急事。谷经理从台子抽屉里拿出毛笔和墨汁盒,摊开一张大红纸,略略思索一下,信手拈来的几行行书,一看内容原来是在为一对新婚夫妇写婚庆告示。
不便问婚庆告示为啥还要手写。只觉得现在用毛笔写算是件稀奇事。比起广告公司运用电脑合成的婚庆招牌,这张手写的婚庆告示,简朴但有个性。
近日,有上海同行要来看我。含山县总工会高主席知道后,他从桌上拿起一支软笔,在一张A4纸上写起接待计划,字是小楷,看他写完,我说你哪是计划安排,在我眼里就是一行行书法哎。他只是笑笑,一副习以为常的神情。
一日与陈姓同事同车出行,车过县博物馆,看见正在举办“含山——肥西书法作品联展”,就聊起来。陈姓同事说,我们本地真有不少人喜欢书法,有基础,有组织,还有水平。不少人的作品在省市参展获过不同等次奖。不仅我们上了岁数的人爱好,学校也在大力提倡,对提高中小学生的书法兴趣很有帮助。
与含山同事和朋友的交往中发现,他们个个都有一手好毛笔字,真是羡慕煞我。在含山同事的鼓励下,我又重拾起毛笔,因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