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木渎古镇 品《古诗源》
陈彧
  陈彧

  木渎,江南唯一的中式园林古镇,明清私家宅园30多处,更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源源运来的木材堵塞了这里的河流港渎,故有“木塞于渎”一说,这便是“木渎”一名的由来。“木渎”由此名噪中外。

  在初夏之夕阳下,徜徉木渎古镇,游览了清末木渎“四大富翁”蔡少渔旧宅古松园、清乾隆年间苏州名士沈德潜寓所(后为台湾政要严家淦故居的严家花园)、清初文人徐士元故居、乾隆民间行宫虹饮山房、刺绣皇后沈寿故居、清状元毕沅的私宅灵岩山馆、后唐清泰三年千年古刹明月寺,品茗雨前碧螺,别有一番景致。

  给我留下印象的便是严家花园,此为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沈德潜的寓所。寓所的建筑反映了苏州园林的特色,与其他苏州园林差别不大,主要是居住主人的其人其事值得细细品味。

  沈德潜是清大臣中寿较长的能人,活到97岁,追封太子太师,位极人臣,然究其一生,可谓仕途坎坷。沈家五代不仕,其父母早逝,从小衣食不周,可意志惊人,科考17次,可谓从青丝考到白发丛生,流年不中,四十不惑时曾写诗道“真觉光阴如过客,可堪四十竟无闻”,到花甲之年仍未中,心中大志依然不灭,所谓“还思假我年,勿使终无闻”的精神感动上苍,终在67岁高龄一举进士及第,乾隆七年,授翰林院编修。其经历轰动朝野,自称爱才嗜命的乾隆看到苍苍白发的沈德潜,怜才之心顿起,挽着其手,穿行翰林院,共唱相和。

  严家花园建于道光八年,沈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这位钱兄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取名“端园”。光绪二十八年,木渎首富严国謦重金买下此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人姓严,更缘台湾政要严家淦的故居于此,故当地人习称“严家花园”,此名流传至今,也是“严家花园”的来由。

  此园三个姓氏的族人居住过,其中沈德潜我较为熟悉,因少时就拜读过他编写的《古诗源》,该书收录了先秦至隋代诗歌共700余首,宗旨在于探寻诗歌的起源。他认为中国的诗歌到了唐朝最为鼎盛,但古诗却是唐诗的发源地,所以他编入这些古诗的目的在于研究诗歌的本来面貌及其发展规律,通过选诗、注诗和评诗来阐明他倡导的“风雅”风格。虽说他的选诗观点有其陈旧保守的成分,但客观上也反映了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还原了中国古体诗的真实面貌。

  时至今日,我才体悟《古诗源》的选诗标准,其艺术见解比较独特,同时也明白了沈德潜所讲的“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以载道,诗以明理,寓教于乐”的道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军事/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国防教育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吃遍中国
   第B12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全
   第B16版:新民好吃/好吃周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鞋和楼的比较
世上最美的风景
含山人的毛笔情
螃蟹发言
泉眼
书中得趣谜中藏
“诲”怎么念?
今宵灯谜
游木渎古镇 品《古诗源》
新民晚报夜光杯A23游木渎古镇 品《古诗源》 2014-05-15 2 2014年05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