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美的感知
华心怡
  华心怡

  最近在读《梵高传》。梵高生前的异常窘迫与困顿,和身后的众星捧月与天价,带着讥讽的黑色幽默。其才华惠泽了未来的艺术圈,却并未给自己留下任何实惠。对美的感知,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还记得《华盛顿邮报》曾做过一个出名的实验。几年前一个寒冷冬日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朗方广场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时长45分钟。其间,大约2000人匆匆而过。偶尔有人会放慢脚步,甚至停下几秒钟仔细听一下,然后又急匆匆地离开。最后,该名男子在45分钟的表演中,共收到32.17美元。除了事先放入的25美元,他的实际收入仅为7.17美元。

  其实,这位小提琴演奏者是一位如日中天的音乐家约夏·贝尔,他演奏了世界上最复杂的音乐作品之一,他使用的小提琴价值350万美元。因为电影《红色小提琴》,贝尔还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原声音乐奖。4年前,他来到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每分钟1000美元是贝尔的基本酬劳。

  在平凡的地方,不方便的时刻,我们能感知到美吗?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华盛顿邮报》的这篇报道之后获得了普利策奖,但编辑记者们都感到失望,这与他们设想的人头攒动,甚至出现警察维持秩序的场景南辕北辙。而贝尔本人也非常失落,已经成名的他无法用音乐换来人们的一回头。

  感知美,需要一颗沉静的心。即便朗方广场地铁辐射的区域都是律师、会计师、公务员等高级白领,但没有心情,没有闲情,即便风景在眼前,也如无物。而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艺术品在大众口味,至少业内舆论没有认可推崇之前,交易量极低,不存在市场。

  或许,大美总会自己发光。但合理的操作和运营,一定能大大加速美的“升华”。艺术不可“亵渎”,但如今,又有几个人等得及脱离市场的自然感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
   第A04版: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
   第A05版: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上海新城区
   第A33版:新民健康
   第A3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3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7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3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医界
   第A4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B03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梁慧丽因真心换民心而美丽
配送与需求
美的感知
减权力“含金量”,增权力“含责量”
玩命
“教授给本科生上课”非小事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8美的感知 2014-09-03 2 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