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的2月10日的春节,到2015年3月5日的元宵节,期间,这个乡土民俗的盛会,一共进行了36届。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旨在挖掘、弘扬即将失传或已失传的民俗。
2004年底,素有“小上海”之称的周浦镇,新建成了一座回廊里瓦、古风牌楼、透着明清古典风格的标志性建筑——小上海旅游文化城。周浦企业文化促进会应邀进驻这里。该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民俗发扬光大。在2005年10月1日的第三届民展会上,10多个中学生演唱南汇锣鼓书,娴熟的动作、圆润的唱腔,使游人眼前一亮。随后,年近八旬的南汇锣鼓书“第一人”的演唱引人入胜。“锣鼓书”产生于南汇,2004年国家文化部公布了29个国家级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南汇锣鼓书成为上海唯一入选项目。
周浦的乡情文化名气大了,还被南京路步行街上的第一食品商店邀请去为市民表演包乡土粽。2008年8至9月,该会创意策划、组织坦直小学的师生用小米、绿豆、玉米、黄豆、赤豆等五谷杂粮八公斤,绘成一幅4平方米的“嫦娥奔月”农家彩豆画,在上海市“月饼节”期间展示。
2006年10月1日举行的第六届民展会上,83岁的傅金初弹奏浦东琵琶古调《夕阳箫鼓》出了名,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傅金初去世后,清音班的传人、60多岁的退休教师接过傅金初使用的浦东琵琶谱,成为浦东琵琶的传承人之一。浦东琵琶现也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建立起了一支热心于民俗活动的志愿者队伍。民展会都在节假日举办,有众多的热心于民俗文化活动的志愿者主动前来参演。十年间组建了以志愿者为主的土布腰鼓组、土布服装秀表演组、土布服装古筝表演组等十多个组。民展会还向中小幼学校延伸。傅雷中学等10多所学校师生都参与过民展会。
通讯员 陈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