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外附中,每年总有这样一群孩子受到众人羡慕——手握国内外顶级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他们不仅学业优秀,而且是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领头人。今年,同时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这三所“常春藤校”录取的女生沈赫赫,她的成功经历更是成为网络上的“神话帖”。
有人觉得,“牛蛙”“女神”遥不可及,无论自己怎么奋斗,也不可能像他们一样成功。为此,记者请今年已经被名校预录取的“牛蛙”“女神”回答两个问题,他们的回答也许会给其他人一些启发:人,生来天赋不同,但努力的方法和方向或许值得借鉴。
话题一:你最欣赏自己身上什么特质?
■ 奉献、执著与合作
沈赫赫 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西北大学新闻学院等8所美国大学录取
2013年11月,我带领80位同学组织了上外附中首届全国性的模拟联合国大会。当时只有6个月的筹备期,我们常常开会到天黑。作为秘书长,我要时刻准备着应对各地学校领队沟通联络,一度累到眼角出血,但很高兴地看到自己的投入能够带动整个团队一起拼搏。
我与同学们共同成立了推动教育和性别平等的公益组织行动派P.I.E.,两年间把影响力扩展到全国近十个城市,为缺乏学习资源和指导的学生免费配对导师。这些“导师”都是与他们年龄相仿、在学术、社团活动等领域拔尖的学生志愿者。为了到广东汕尾与当地学生进行经验分享,我们团队乘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火车。我至今还在通过做家教、打工来补贴“行动派”的开支。
■ 坚持10年做公益
宋文佳 清华大学预录取
小学三年级到高三的这10年间,我一直前往医院老干部病房、敬老院、阳光之家,奉献自己的爱心与力量。2009年,我随上海市红领巾世博宣讲团到大别山区普及世博知识,学生们的求知欲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萌发了“支教”的念头。
进入高中后,我开始着手将想法化为实践。2013年,我组织了一支由同龄学生组成的十人支教团队,前往赣北农村为小学生们开办了一次夏令营。我发现,当地孩子最缺乏的便是展现闪光点的机会,于是我暗下决心,要为他们创造机会。
一年后,我和伙伴们重回江西兑现承诺,为孩子们排演了一出课本剧。从未上过舞台的学生们在我们指导下,演绎短剧、表演唱歌、走环保时装秀、展示书画作品、表演武术……校长、教师、村干部们都说,他们从未发现学生们竟如此多才多艺,并表示将尽所能来让学生们的才能继续得到展现。
■ 动静皆宜练“内功”
蒋涵清 康奈尔大学提前录取
动静皆宜,我觉得是形容自己最恰当的词。十三年与钢琴做伴,九年与数独为友,除了喜欢,我也坚信着“静以修身”的力量。作为校刊《红秋千》板块主编,团学联文化部部长,我也将沉思化作校网上的文章,实现自我价值。
在崇尚包容、开放的上外附中,我又会变身“蒋涵清二号”。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周”与“民族魂”的活动中,我从台前忙到幕后,从邀请教师评委到主持比赛,我穿梭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两次的访美旅程中,我在联合国对话新闻部门主席,在顶级美国高中的课堂上纵横捭阖。在尼日利亚赛智商赛的决赛舞台上,我勇敢自信地回答了评委们一个个刁钻的问题。
■ 用“慎独”约束自己
张嘉麟 清华大学预录取
从小学起,我就是学生干部。初中进入上外附中后,我参加了学校国际文化周、民族魂等活动,高中担任学校团学联干部、模拟联合国大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保送考面试时我被问到“一名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时,虽然各种词语全部涌入脑海,最终我选择了“慎独”二字。
比起其他同学,作为学生干部,“慎独”对于我来说,意味着自我约束,言行谨严,成为团队楷模。高中时,我曾因校内外活动繁多而导致学习成绩出现下滑,我一方面重新思考精力该如何分配,一方面改变自己在活动中的领导方式,不再事必躬亲,学会组织和分配,让团队效率更高。此外,“慎独”在我看来也意味着凡事为他人多做考虑。去年参加清华暑期学校,我竞选成为班长。虽然只是临时班级,但是我组织大家为过生日的同学送上惊喜,协调运动会各项事宜。
话题二:家庭教育在你的成长中起到什么作用?
沈赫赫
我的外婆和妈妈都是很自立、自强的女性。她们通过教育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县城走向城市。家中的女性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同时也让我对教育和性别平等的议题格外关注。
我的妈妈从事教育事业,一直特别尊重、理解并且支持我的想法,她民主、开明的教育理念让我从小敢想敢干,培养了我的行动力。我和妈妈有个很“暖”的周六早餐会的传统,我们能喝着茶聊上几个小时。小至一个写作的灵感大至创立公益组织的想法,都诞生于周六早晨的这场对话。
我的爸爸长期在海外工作,投身于援建项目。虽然很少相见,但是父亲对于这份事业的热爱也帮助我建立更完整的世界观。我认识的第一个海外国家是位于非洲东部的科摩罗,因为爸爸当时就在那儿工作。
宋文佳
与我相识的人常说我是个有责任心、重承诺的人,我觉得,这要感谢我的家庭氛围。我的外公曾经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自幼时起,我的睡前故事常常是一些军旅题材的真人真事,平日的作息与军营时间表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渐渐地,我的身上也颇有几分“军人”的影子,也更加懂得责任和承诺的力量。
庄林赓 清华大学预录取
家庭帮我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打算盘,家里人买完菜就会把记账的小本子给我,让我核对价钱。我小时也不爱看书,学校布置的一些文学作品都不想看,唯一喜欢看的是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以及皮皮鲁系列丛书,妈妈就给我买了一大箱回来,也没有再要求我去看那些布置书目。很庆幸能有这样一位母亲,让我保留了对于阅读的兴趣。
家庭让我学会了为自己负责,学什么不学什么,参加什么活动不参加什么活动,甚至说到了高中之后出国与否,选择哪所大学……从小到大与我自己相关的事情可以说都是由我自己决定的。
张嘉麟
我要感谢我有一对善于分工合作的父母。当医生的母亲心思细腻,悉心照料我的饮食起居,在我受到挫折的时候给予我安慰;从事金融行业的父亲视野广阔,在出国还是国内深造的问题上,曾和我一起讨论了很久,帮我制定人生规划。我还记得小学时,因为自己是小干部,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父亲的及时提醒,让我受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