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惠济寺公园里,有三棵堪称稀世之珍的银杏树,这是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银杏树。1982年,南京市政府将这三棵银杏树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书法家、当代草圣林散之生前对这三棵银杏十分怜爱,曾作五百余字的长诗《古银杏行》,抒发自己对银杏勃发的英姿及朝代兴衰的无限感慨。
据说,这三棵银杏均为南朝萧梁时期昭明太子萧统在此读书时栽下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当地人把这三棵银杏称为“三兄弟”,而我总觉得该称“三姐妹”更为确切,因为这三棵银杏皆为雌性树。
今年早春,南京诗友丁东成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这三棵银杏的奇特,待到跟前一看,才知银杏的奇特真令人过目难忘。惠济寺公园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汤泉镇北约400米,周围山环水复,幽深邃远,风光旖旎,最令人瞩目的就是这三棵银杏,仿佛是三足鼎立的银杏擎起了公园古老的天空。
最粗的一棵银杏位于公园东北,名为“千年垂乳”。树高20.2米,树径7.45米,须七个成年人方可合抱。树枝上共有七条气根长成的巨乳,这些气根不像榕树的气根扎到地下,而是像乳头似的悬在空中。最大的气根长218厘米,直径30厘米,周长90厘米,气根悬在苍老的树干上,犹如悬在饱经沧桑的母亲身上,使人产生无限的景仰和神秘感。
位于东南方向的银杏名为“撑天覆地”。树高24.7米,树径7.4米,因树干高撑天空,遮天蔽地而得名。给我当向导的丁东成说,这棵银杏树冠奇大,每逢夏天,浓密的树荫覆盖地面半亩有余,可供千人乘凉。“真是‘树大招风’。‘文革’期间,这棵银杏的枝叶无端遭到砍伐,眼下规模已经大不如前了。”丁东成一边摇头,一边惋惜地说。
第三棵银杏唤作“雷击复苏”,位于公园的西北。树高23.9米,树径4.7米,此树与“千年垂乳”、“撑天覆地”的不同在于,其树干挺直高耸,宛若一柱擎天,显得傲岸而突兀。清咸丰年间,一场惊雷击毁了此树的半边躯干,数年后竟然又奇迹般地慢慢复苏。如今,树干的下半身已空了一半,人们说,只要紧贴当年被雷劈过的部位向上观望,就可看到“一线天”的奇观。我往那空了的地方一站,我就成了“树中人”了,同时也愈加感到自己的矮小,矮小得简直微不足道。我抬头向上望去,看到的是碗口般大小的天空,并非人云亦云的“一线天”。
这三棵银杏结的果子叫“惠济白果”。因为惠济寺旧为汤泉禅院,昭明太子萧统在此读书时,附近原有一昭明太子濯足沐洗过的温泉,后人称“太子汤”。北宋初年,汤泉禅院易名为惠济院,高僧忠境又将惠济院改建为惠济寺。熙宁年间,漳南道人昭庆来此隐居,不久,其友秦少游、孙莘老、释参寥三人结伴来访,秦少游为此写出了传颂千古的《游汤泉记》。所以“惠济白果”也叫“汤白果”,享誉全国及东南亚。
这三棵银杏的果子皆无苦心,堪称世间珍品。当地居民解释说:寺院原来的雄性银杏枯死了,补植新的雄性树后,这三棵古银杏树虽然仍结果实,但不舍旧情,就将心交给了已经枯死的银杏,让枯死的雄树把心带走,所以,果子皆无苦心。
正因为如此,周围百姓都视这三棵银杏为神灵,年年烧香膜拜。早春的时候,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三棵银杏的叶子,但看到棵棵树上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绸条,绸条上写满了心愿和祝福,像叶片一样在春风中飘舞。
你知道吗,俗称草子的紫云英也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