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3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租界的“地火”
罗涌才
  罗涌才

  “地火”,是19世纪70年代上海人民对“煤气灯”的一种俗称,在1874年民谣《竹枝词》中,华人曾以“火树银花不夜天,行人如比梦游仙”来赞美租界中“地火如林”的夜景。“地火”,在晚清的上海成为“十里洋场一景”。而与租界一步之遥的老城厢华界地区,则仍然点着油灯,直到40多年后的民国初年,电力进占上海照明市场,煤气也开始转向拓展民用灶具领域。20世纪初,通过煤气管道的“灶具”、“取暖炉”、“热水器”等进入租界的市民住宅公寓、花园洋房,成为高档家庭的“宠儿”。他们会自豪地对烧煤球炉的人说,“我们家里是烧gas(煤气的英文名)的”。“煤气灶”和“抽水马桶”成为当年“时尚民居”的必备设施。最早的“煤气灯”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它曾取代了城市街道和家庭的照明。1865年12月18日夜晚,从南京路外滩向西至河南路试装了10盏煤气灯,它照明亮度强,使用清洁,受到了公众的欢迎。第二年英租界中心区,即在苏州河以南,黄浦江以西,共有175盏煤气灯齐放光明。不久,又在虹口地区发展了“煤气路灯”。而日本横滨于1872年9月才启用了第一盏煤气灯,比上海迟了6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综合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1”东日本大地震一周年重访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3·15专刊
   第A21版:3·15专刊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5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7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教育周刊
   第B22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23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24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6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7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8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9版:人才/教育 培训 留学 移民
   第B30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B31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32版:人才/招生留学
舞动的生命线
在迪拜领略“世界第一”
漫画
租界的“地火”
怎样做个好医生
华山路上简医生
今宵灯谜
撕号头纸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租界的“地火” 2012-03-14 2 2012年03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