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心中,中央党校是神圣的;在人们眼里,中央党校又有些神秘。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记者走进中央党校,为读者呈现一个比较真实完整的中央党校。
从封闭式到开放式办学
这是一个草木葱盛、碧水相拥的大院。大院正门前,百米多长的草坪前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镌刻六个大字:中共中央党校。
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王东京教授介绍说,中央党校设有进修部、培训部、研究生院等部门。进修部负责省部级、地厅级干部、县(市)委书记的轮训;培训部负责中青年干部以及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研究生院负责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其实,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党校还是一个在地图上没有标识,查号台查不出电话号码的保密单位。如今,中央党校已经从封闭式办学转为开放式办学,不过,要走进学校的大门还是要经过一个严格的手续。
沿校园中轴线向北走,首先看到主楼。主楼背后的广场上,记者看到一尊巨石,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题写的中央党校校训。
1979年来,中央党校与党和国家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决策、理论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等都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也一直走在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沿。
当历史走入新世纪,中央党校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鲜明地提出“党校姓党”这一原则。2012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讲话时强调,坚持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的灵魂,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各个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党校教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与行动之中。
课程设置紧贴最新热点
2012年9月10日上午,中央党校综合楼二教室,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韩庆祥教授正在讲课,内容为“科学发展观若干问题研究”,学员们讨论热烈、争相交流。
据了解,中央党校每年培训高中级领导干部3000多人,举办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厅局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民族干部培训班和各类专题研讨班等班次约45个。
但学什么?怎么学?
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指出,中央党校的教学布局,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四个方面”,即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加强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的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党校的课程设置也是与时俱进。过去党校主讲“老五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史、党建。近年来,课程设置紧贴社会关注的最新话题。
多位教员对记者表示,从中央党校复校以来,学员素质的变化很大。同时,现在的官员还要直面矛盾丛生的改革深水区。这些都给讲课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严格的考评制度,也是教员无法回避的压力。王东京介绍,每学期教学效果评估分数在本班排名末位的教员,下一学期在该班不安排上课,同一学期在两个班教学效果评估分数在本班排名末位,或在不同班两个学期教学效果评估分数在本班排名末位的教员,一年内在所有培训班不安排上课。
学员通过组织选调产生
每天早晨6时多起床,8时半上课。中午短暂休息后,下午2时半上课,晚上7时半还有讲座……这是学员在中央党校一天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
据介绍,学员们一入学就要进行三个转变:从领导到学员,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同时,按照中央党校规定,每个学员入学时要带来一个长期思考的理论问题和一个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中央党校培训的这段时间,学员们要进行集体生活,遵守严格的纪律。学校还会抽查课堂的到课率、食堂的就餐率。
当记者问到是否有领导带着秘书来党校陪读,王东京肯定地回答:“没有发现这样的事情。而且学校对学员管理非常严格,外出必须请假,晚上11时前必须回宿舍。”
同时,学员不仅要围绕所学课程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还要参与答辩。
据了解,中央党校的学员一直通过组织选调的方式产生。每年,由中央组织部与中央党校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选调学员,并由学员所在的省区市党委、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党组(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机构党组(党委)审定。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党校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地方。比如近年来中央党校开始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比如一些外国元首、跨国公司总裁等近年来相继到中央党校发表演讲等。
同时,如今党校教员的来源也更趋多元,除招录应届博士生外,也开始从全国科研院所引进高端人才。
新华社 (隋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