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天,4个多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忙碌生活中一个普通的片段。但是,对于青岛人郭川来讲,他所经历的138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记忆。在138天的时间里,他独自面对浩瀚的大洋,一个人经受着风浪的洗礼,最终成为第一位完成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也创造了40英尺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世界纪录。
1 面向妻儿双膝跪地
2013年4月5日8点15分,郭川孤身一人驾驶“青岛号”,经过137天的颠簸,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了21600海里(约4万公里),完成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一项壮举:成功挑战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这一刻,郭川比原来的计划迟到了一个小时,原来到了家门口的郭川又经历了第81难——龙骨被渔网挂住了,他不得不潜水解除了这个故障。7时59分06秒,随着彩色信号弹绽放,人群开始沸腾,“来了!来了!”撞线的同时,大屏幕上显示了郭川环球航行的用时:137天20小时02分28秒。
在距码头还有10米的时候,郭川以令人反应不过来的速度一下子跳进了冰冷的海水——最后10米,船长选择游上岸!“爸爸!爸爸!”岸边的大儿子激动而兴奋地哭喊起来。游上岸的憔悴不堪的郭川几乎是爬到了妻儿面前,面向他们双膝跪地,随后抱着10个月大的小儿子,泪水夺眶而出。哭得稀里哗啦的10岁大儿子,给郭川戴上了花环。
因为男主人的一个在外人看来近似疯狂的决定,这个普通的中国家庭,经历了非同寻常的4个半月。去年11月18日,当郭川从奥帆中心起航时,大儿子刚刚上小学三年级,小儿子郭伦布(小儿子的名字乃郭川所起,与哥伦布谐音)则只有10个月大。航行期间,郭川让妻子每周都用电子邮件发来儿子的照片,然后他会把它们打印出来贴在船舱内壁上。后来,“青岛号”的船舱内壁上已经贴了整整一墙照片,它们不仅记录着孩子的茁壮成长,也抒发着父亲的思念之情。
郭川挑战的是一项人类航海史上的世界纪录——在不停顿、不靠岸、无供给的严苛条件下,他要东过太平洋,穿越赤道无风带,经受烈日暴晒,抵达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然后驶入大西洋,经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回到太平洋,然后二过赤道,途经台湾海峡,最终回到出发地。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肖莉是四川人,如今独自一人带着儿子在北京生活。对于丈夫的选择,肖莉非常理解,在她看来,郭川从最早萌生单人环球航海的念头到如今真正地踏上危机四伏的挑战之旅,就像爬山一样平常,“一步一步走,然后很自然地走到顶峰。”肖莉和孩子每天都会和丈夫通电话,讲讲家里面的事情。对于父亲的航行壮举,小儿子显然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但大儿子觉得很自豪了。“我们家以前每周都吃鱼,但是有一天大儿子说,鱼是爸爸在海里的好朋友,我们不能吃它们,”肖莉说,“从那以后,家里的饭桌再也没有鱼了。”
除夕之夜,郭川挂上妻子为他准备的红灯笼,换上唐装,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孤帆不孤,十亿人同在”,下联为“远影虽远,四万里即归”,横批:“新春快乐!”给亲人拜年后,打开网络视频,郭川和妻子及两个儿子坐下一起吃年夜饭。他们的年夜饭餐桌上增加了一道特殊的菜肴:冷冻脱水食品,而这正是郭川在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中每天都要吃的食物。此时,相隔万里,一家人同吃这道怪异的年夜饭。
“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回得来的地方是家乡。”郭川曾经在茫茫大海上写下这样的句子,当天,郭川修改了他的那句话,“没有远方,只有故乡”。
2 抛给世界一个问题
郭川是创造者!郭川之前,世界上还未有过帆船手尝试驾驶40英尺级别的帆船进行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也就是说,郭川这次挑战成功,他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而这项纪录将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创造的帆船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郭川生长在青岛,父母是毕业于地质专业的大学生。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院校北航,选择了自动化控制专业,7年后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郭川进入了一家国企大公司,成为工程师。同时,他也是北大学子,第一批光华学院的毕业生。郭川30多岁就成为公司的副总,有着副局级待遇,属于富足的金领一族。业余时间,郭川喜欢滑翔机、滑雪、潜水、跳伞等刺激运动。生性不喜欢受羁绊、酷爱探险的郭川一次被朋友带上帆船出海,一下子就迷上了这项与大海拥抱、放飞心灵的运动。1999年,他毅然向领导递交了辞职信,为此,他失去了一套北京的分配住房。
2007年,郭川成为第一个参加国际业余环球帆船赛的中国人,代表中国参加了2009年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登船一周后,郭川不想做得比其他水手差,处处表现出好胜的状态。他一直亢奋着,突然有一天,绷紧的神经撑不住了。“那时候我的精神状况十分不好,突然间就开始发病,感觉很明显,”在狭小的船舱里,他发现自己不能控制呼吸,“整个人的肌肉全是僵硬的,根本不会笑。再有就是睡不着觉,每天都是完全清醒的状态,没有丝毫的困意。第三就是不爱说话,不想和任何人交流,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接下来就是怀疑自己所选择的和所做的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如果我当时退出比赛去接受治疗,我可能会从此厌恶帆船这项运动,这辈子都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那么我的人生将是失败的,将以悲剧收场。”郭川执意不下船,最终和医生达成了共识,使用药物治疗。郭川自己形容,那是一次心灵的修行,他的内心得到了升华。
两年前郭川参加了单人帆船不间断横跨大西洋的比赛,由于调整好了心理,郭川在自动舵坏了后几天几夜不睡觉,顽强回到了终点。那一年,还有一件事对郭川刺激巨大。他在欧洲备战期间父亲病逝,甚至父亲火化之前,郭川都没能再见父亲最后一面。他说,这个遗憾将伴随他一辈子!
为什么会如此执著于航海?郭川的答案是:“这个问题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回答。广义就是类似于问登山者,他们会说‘因为山在那里’,你去问一个老外为什么航海,他会说‘这是我整个的人生,我没法回答你’。要从狭义上来说,这项运动能让我分泌肾上腺素,当你在海上遇到风暴,你通过思考和操作去征服它,真的能产生一种快感,而且能使人上瘾。”
3 孤帆激浪八万里
这是一次孤身远航,漫长的征途上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谁都无法预料,或许会遭遇台风、冰山、礁石和各种事故。茫茫大海,汹涌波涛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郭川在深海上只能独立一人面对所有险境。任何船不能接近他,即便是接受外界的一瓶水、一口食物,甚至一个手势,他都会犯规,而他只要发出一次求救信号,世界纪录的努力就将告吹。极限运动的残酷和严苛可见一斑。
国际帆联将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帆船分为三大类,郭川所选择的是最小级别的帆船,船体越小,面对大风大浪时操控就越困难。郭川的饮食起居被限定在4—5平方米的船舱内。而且由于“青岛号”是比赛用船,因此为了减轻“体重”,设施越少越好。普通船只上的厨房、卧室之类,在“青岛号”上都没有。对于一个帆船手来讲,吃东西、喝水、上厕所这些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仅仅能被最低限度地满足,像洗澡、换衣服这种愿望就已经是极大的“奢望”了。
“青岛号”窄小的空间储备了150天的冰冻脱水食物和6箱红牛饮料。这种袋装食物主要是奶酪成分,冲水后变成糊糊,没有口味可言,只能提供营养热量。妻子肖莉曾尝过一袋,“完全无法下咽,比中餐最难吃的东西还难吃”。郭川也买了一堆中餐速冻食物,包括咖喱牛肉、宫保鸡丁之类,后来证实,他带得太少了。“这次航行中我一直都处于半饥饿状态,冷冻干燥食品吃太多实在难以忍受,自己带的可口的东西又十分有限,这是个教训。”郭川说。
机器能坏,人不能!绕地航行138天里,郭川自己可能都已经记不清,“青岛号”到底出现过多少次故障,多少次因为这些故障让自己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又有多少次绝地逢生、柳暗花明。郭川出发后不久就遭遇到台风“宝霞”。当时与风暴中心十分接近,但飓风的移动路线和速度一直在变化,路线选择变得非常困难。从卫星地图上看,郭川的船是距离风暴中心最近的,非常危险。幸运的是郭川收到气象信息后,果断决定顺风南下,驶至风暴南侧,摆脱了灭顶之灾。
2012年11月27日夜,“青岛号”横风帆一个固定点的绳缆在与轮轴发生摩擦后突然断裂,郭川在一片漆黑的环境下花费一个小时才将面积约100平方米的横风帆铺在水面上并重新收好。12月27日凌晨,“青岛号”大前帆突然发生破损,帆坠落水中,郭川紧急将船停住,花费一个多小时时间把帆从水中捞起。这样的不眠之夜还有很多,在大洋的中央,漆黑不见五指的夜里,郭川一个人处理了各种棘手的问题,一份淡定已不足以支撑困难带来的压力,唯有水手回家的信念和完成航行的信心才能让“青岛号”度过重重考验。
2013年新年的第一天,郭川给自己下了个艰巨的任务:爬上18米高的桅杆,剪掉之前大前帆的残余部分。高高的桅杆光溜溜,直插云霄。他终于下决心,戴上脚套,利用滑轮和绳索,四肢并用地攀上桅杆,剪掉了残帆。
进入南大洋后,郭川开始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向合恩角进发。南美洲最南端是著名的合恩角,那里有“航船墓场”之称,也叫“魔鬼角”,是郭川必须闯过的难关。而之前就已经出现问题的水力发电机在南大洋的航行期间彻底罢工,船只失去了一处主要的电力来源。为了节省有限的电能,郭川不得不关掉船上所有非必须使用的仪表及设备,只留下了导航、自动舵等设备正常运转。直到一个月后,郭川进入大西洋,水利发电机才被郭川修好,一处长期以来的心头之患成功剔除。1月19日,肖莉接到郭川电话,“过了!”肖莉的眼泪立刻涌出。那一天,郭川成为第一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过合恩角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