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为本科生上课
艾斯林格,何许人也?普通人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在设计界、时尚界,他却是位顶级人物。他是国际顶级战略设计大师;国际著名设计公司“青蛙设计”创始人;1930年以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师;乔布斯一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苹果“白雪设计语言”的缔造者;迪士尼、路易威登、汉莎航空、三星、索尼等公司发展全球化战略设计的打造者……
罗宾京教授是国际动画大师,他是全球首个电脑动画专业的创始人,弟子遍及梦工场、索尼影像等世界级动画片公司,目前,罗宾京的工作室也入驻德稻大师楼,他的大师实验班将为中国培养世界一流的动漫人才。
这样两位国际级大师带来的是怎样的课程呢?记者目睹了“大师实验班”教学预案,在其中的一个“工作坊课程”中,设计了三天的密集课程内容:第一天取名“自由联想”,要求学生从“今日”自由联想到合乎逻辑的“明日”;第二天取名“随机选择”,让学生不安于现状,计划一个完美的“未来”;第三天取名“挑衅否决”,教师展示所有“最佳想法”,让学生去讨论去否定,并让新的构想源源不断地涌现。艾斯林格说,他希望将一种创新教育理念带来中国,其中的一个落脚点,就放到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艾斯林格和罗宾京只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引入大师、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个缩影。
建校之初,当时的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就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师资模式:仅三分之一的教师在编,三分之二的是兼职教师,同时吸引各领域的艺术大师来校,或开讲座,或参加研讨会,或举办专题讲座,或招弟子。学校对大师的用人原则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些大师不受人事关系限制,来去自如,却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去年起,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引进大师又实现了创新。国内教育机构北京德稻集团在全球寻找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级大师,为这些大师在中国上海开设工作室。目前,已有100多名世界行业领军人物加盟,他们来自世界24个国家,涵盖17个行业、57个领域,获得行业最高端奖项40余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瞄准机会与德稻教育机构合作,将德稻大师工作室大楼落户在自己的校园内。
走进这座校园内的德稻大师楼,这里处处透出大师级艺术人文气息,有艾斯林格最早设计的一款苹果电脑,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金牌摄影师麦克·山下的作品,还有电影《阿凡达》中哈利路亚山的创作模型……大楼里除了艾斯林格工作室外,有20余间工作室的主人将在今年内到达,他们中包括《老友记》导演、影视创作与导演实战大师柯罗杰,综合空间规划大师彦坂裕,生态建筑设计大师渡堂海,景观与主题环境设计大师郝天娜……这些大师云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将会使这所学校成为中国国内唯一一个国际级大师集聚地,让每个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都有机会与大师“面对面”。
大师讲座带来灵感
大师们纷至沓来,对此感受最深的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们。动漫专业2012级学生魏瑶瑶不久前听了一场太极拳大师朱天才的讲座,由此产生了灵感,“太极一招一式竟然如此美妙,我要为中国的太极设计一部动画片。”
梁晓芹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她创业成功,已是一家传媒公司的负责人。在她记忆中,就是一次大师讲座,引导她克服种种艰难,走到了今天。那位大师曾说:“人要赢得起也能输得起。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能闯过去,你就是赢家。所谓成功,并不是看你有多聪明,而是看你能否笑着渡过难关。”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