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累觉不“买”
徐轶汝
  徐轶汝

  最近为了搞装修,跑了好几家建材市场和电器商场,最大的感受是,商品价格“水太深”,消费者一不留神就成了“冤大头”。

  镜头一:一只洁白锃亮的马桶被摆放在某知名洁具品牌店的显眼位置,红色标签上8740四个数字格外刺眼。小心翼翼询价,营业员拿着计算器噼里啪啦一阵敲,朝我伸出四根手指:团购价!4000元!

  红色标签是明码议价的标志,这是给消费者的参考价,买卖双方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讨价还价”。只是,我方尚未出价,对方就主动“拦腰一刀”,说明标签上的数字还有“水分”可以挤。物价局出台的相关规定曾明确指出,参考价不得畸高。如若不然,参考价值何在?

  镜头二:某电器城内一线品牌电视机柜台,满千元送200元现金券。但是,并非所有商品都参加活动,且现金券只能用于购买其他品牌的电器。至于那些“满300减50”,而你看中的商品“碰巧”是599元,所以要买一双69元的袜子凑数的状况,很多人都遇到过吧。

  精明的消费者,绝不会被“满额返券”“满额现减”等各种扭扭捏捏的促销手段冲昏头脑。通过缜密的计算、合理的搭配,他们定能把每分钱花在刀刃上,赢下这场数字游戏。

  镜头三:某台抽油烟机,开价4684元,营业员说国庆搞活动可以打8折,如果支付现金,可以低至3300元。因为这是上次促销打7折时,售货员自己“吃进”的机子,票已经开好了。如果不在乎少几个月保修期,这倒是一种省钱方法。

  类似这样的“潜规则”还真不少。比如,据称厨房电器“套餐”(即抽油烟机加燃气灶)之所以比较便宜,是为了搭卖一些上市较久或销量不好的机子。

  ……

  好累,感觉不会再去实体店买东西了。

  在电商与实体店的竞争中,后者常常将“购物体验”当成优势来吸引顾客。对我来说,所谓的购物体验,除了能试穿试用之外,价格是否透明也是关键因素,这体现了商家对消费者的诚意,更是一种诚信的表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民生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20版:早间点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市场之窗
   第A34版:家电/市场之窗
   第A3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36版:广告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教育/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19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20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3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2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6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2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8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4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3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8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40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41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4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4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4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4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4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4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48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49版:新民楼市
   第B5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日均760件举报”的信任和期待
不要刺激蛰伏的魔鬼
累觉不“买”
公交出行成本数据需科学严谨
国庆出游 文明同行
“留学赤字”呼唤教育改革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累觉不“买” 2013-09-26 2 2013年09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