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留学赤字”呼唤教育改革
李泓冰
  李泓冰

  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不出意料地得出结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且还在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海外来华留学人员比例甚低,中国出现醒目的“留学赤字”。

  有位女生发过一条短文,被很多人追捧,她如此诠释留学收获:一是把我放到任何我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来的能力;二是名车豪宅都动摇不了我愿意每天坐公交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说白了,这不就是生存能力和感知幸福的能力吗?难道非得花大把银子漂洋过海才能习得?

  留学潮涌来,从宏观层面看不乏积极意义。中国的现代化,留学生功不可没。而今天,从留学家庭背景看,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孩子踏上留学路,本身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表现。

  但是,不能忽略留学潮卷起的一连串问号:是否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应试教育对下一代的压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使得今天的教育满足不了国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望?越来越低年龄化的趋势,是否变相表达了对中国教育失望的一次次“用脚投票”?

  如果要问,是什么为改革开放的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恐怕最不能忽视的,是高考制度的贡献——那仿佛是为优质钢出炉披拣富铁矿石。国家通过几纸考卷,打量并选择过硬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拥有过无愧于世界的辉煌。

  然而,高考弃考的人流日愈汹涌。上海某所公办中学300多个高三学生中,近半出国留学。在“北上广”和沿海地区越来越司空见惯的现象,渐次向中西部蔓延。有媒体在报道中一语道破:中国学生正在全世界“择校”。

  留学还在向低龄化发展,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生都越来越多地负笈留洋。有的十来岁孩子,去了一次海外夏令营,就坚决向父母要求留学。难道应试教育真的让孩子反感到在最恋家的年龄也想逃离?对绝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热土难离,仍然要咬着牙拼命学习,在千军万马中挤上高考那道独木桥。这是中国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是最不能辜负的下一代中国脊梁。

  现在,中国教育最需要的不仅仅是钱——尽管我们仍然希望,在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终达4%的基础上,更向世界平均水平4.9%靠拢——更重要的,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勇气。

  要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体现这样的目标:一是改革教育模式,让下一代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拥有基本生存能力和感知幸福的能力;二是推进公立教育均等化建设,让中国任何地方的孩子,都有相差无几的教育环境和录取标准;三是创造公平取士的教育环境,鼓励寒门学子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合理调节社会阶层有序流动、为国家民族补充源源不绝的正能量。

  教育公平,是起点的公平,也是机会的公平。教育改革牵一发动全身,难度极大。非有“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的改革勇气,不能使教育成为中国梦的最大造梦空间。(见今日人民日报,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民生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20版:早间点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市场之窗
   第A34版:家电/市场之窗
   第A3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36版:广告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教育/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19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20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3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2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6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2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8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4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3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8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40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41版:新民楼市/专题
   第B4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4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4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4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4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4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48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49版:新民楼市
   第B5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5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日均760件举报”的信任和期待
不要刺激蛰伏的魔鬼
累觉不“买”
公交出行成本数据需科学严谨
国庆出游 文明同行
“留学赤字”呼唤教育改革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留学赤字”呼唤教育改革 2013-09-26 2 2013年09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