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乐迷对科隆爱乐乐团相当熟悉,2010年9月,他们作为科隆歌剧院管弦乐团,由马库斯·史坦兹执棒在上海大剧院参演瓦格纳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精彩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看到,该团由马库斯·史坦兹领衔,时隔三年多重返上海,加上又是春节后首场高水准音乐会,沪上乐迷、乐评人悉数“报到”,听众席也接近满座。
科隆爱乐的第一首乐曲,是与有当今“单簧管女皇”之誉的萨宾·梅耶合作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用40多人的阵容表演这部诞生于18世纪末期的乐曲,显然保持了小型宫廷乐队的规模。不过,萨宾·梅耶却极尽精致、委婉的表现力,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部分,她会在欢快、热烈的旋律中晃动舞步;在情绪推向高潮之中结束第一乐章时,她见听众席居然掌声四起,还毫不犹豫地点头致谢。进入第二乐章后,她以胸有成竹的吹奏,让音乐似乎饱蘸伤感和忧郁,精细的处理虽然处处显现,乐声却在多情的动荡起伏之中,让人浮想联翩。
下半场演奏员入座时,听众就感到满满的舞台气势非凡。随着木管营造出夜色的朦胧,理查·施特劳斯的《阿尔卑斯交响曲》的旋律,难得地回荡在听众的耳畔。这部大型乐曲并非按照传统的多乐章格式写就,作曲家用22个有标题片段,描述了一次完整的攀登阿尔卑斯山过程,而且,需要125位乐手演奏。因此,更似一部气势宏大的抒情交响诗。当音乐从宁静的“夜色”进入激动的“日出”时,舞台上的乐队积蓄了充足的力量,缤纷音符构成彩霞满天的壮观,此时,剧院楼座“隔空”传来阵阵铜管的灿烂乐声,如烘托红日喷薄升起。从“进入森林”“小溪散步”“高山牧场”等标题中,听众很容易领略到音画交融的乐曲情境,甚至会随着音乐跟上登山者的脚步。但细细品味这部交响曲的情调,却能更多地从中感受作曲家的情绪,喜悦、悲伤、紧张、担忧、狂欢……牵动着听众在音乐的旅途上心情荡漾。
在昨晚加演了气势磅礴的瓦格纳《罗恩格林》序曲后,今晚,科隆爱乐还将与3位来自拜罗伊特歌剧院的歌唱家一起,为上海听众特别送上瓦格纳《女武神》第一幕。